記者:徐素秋 台南市報導
I
【腦動脈瘤破裂無法恢復,器捐助5個受贈者得以重生】
案例:『55歲正值壯年的單身王先生,事業穩定,某日家屬送餐時發現倒臥於浴室,緊急送至奇美醫院急診室,醫師檢查後發現為腦動脈瘤破裂並採取緊急手術,雖醫療團隊積極救治,但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腦死)狀態。弟弟情緒悲慟,了解即使積極使用最好的藥物及治療,病人仍難有起色,於是家屬決定採取舒適照護,簽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而當醫師提及器官捐贈選項時,弟弟百般難捨,為彰顯哥哥一生為善、熱情助人的精神,做了一個兄弟間不需言語,心靈契合的重大決定「器官捐贈」。弟弟簽立器捐同意書當下,難忍悲傷,既不捨哥哥正值壯年而早逝,又怨他總是不好好照顧身體,讓老母親擔心,今後再也無法與哥哥互相扶持照顧母親,也沒機會再當面喊他一聲“哥”,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弟弟回憶自小學開始,兄弟二人每次月考後總是比賽成績高下以及兄弟間的有趣對話,弟弟向醫護人員透露:哥哥是個極為熱情並具有才情、創意的人,為他做這個決定,讓哥哥成為家族中的第一位器官捐贈者。在大愛的精神下,哥哥共捐出肝臟、腎臟、角膜及皮膚血管組織,幫助5個受贈者及家庭,豐富了他生命的內涵並得以延續,也讓媽媽對哥哥的思念多了一份情感上的慰藉與依戀。』
奇美醫院器捐移植手術邁入24年,臺灣今年僅328人接受器官移植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自民國88年完成第一例器官捐贈移植手術,迄今已邁入第24年,為積極響應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112年全國器官捐贈宣導週」,透過多元宣導方式,以促進民眾及員工對器官捐贈知識的暸解。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田宇峯說明,隨著器官移植醫學的進步、生命教育的普及和各界的重視與提倡,器官捐贈已逐漸為民眾所接受,讓生命到達終點前,讓器官可以遺愛人間延續他人生命。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6月12日,全臺共有10,929人在等待器捐,其中以腎臟最多,其次則為肝臟。然而今(112)年至5月2日止有幸接受器官移植者卻僅有328人,顯示器官捐贈供不應求,超過一萬多人的家庭等待延續生命的可能性。
生前未表達意願,常為拒絕器官捐贈的因素之一!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表示:相關研究資料可發現「病人未表達意願」是家屬拒絕器官捐贈的重要因素之一,若缺乏病人意願做為參考,會使家屬在哀傷的情緒及面臨決策時更容易陷入猶豫不決,例如:擔心其他親人反對、質疑代理權的合法性,以及無法確定怎麼做是對病人最好的決擇。因此,近幾年政府單位陸續推動器官捐贈相關政策,加上各醫院、報章媒體等對器官捐贈的宣傳不餘遺力,讓多數民眾對於器官捐贈概念較能接受,認同度也提高,然而相較於歐美國家,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的比例仍舊偏低。
彌補「缺憾」!奇美醫院這樣做!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指出,醫療院所常遇到當事者有意願,但由於家屬面臨生離死別,過於悲痛時陷入天人交戰,最後功虧一簣而無法捐贈。案例王先生有這樣通情達禮的手足為自己身後的安排固然是幸福的,但如果病人能夠在意識清醒時向家人清楚的表達捐贈意願並簽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器官捐贈同意書」,那更是生死兩相安的最好詮釋,所以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也於6月19日正式上線「器捐聲紋卡」,讓關鍵時刻可以聽見捐贈者的心聲,家屬做決策時也會更加的肯定及放心。
奇美醫院自105年12月開始,已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器官捐贈者身上,採用3D列印技術以仿真的心臟、肝臟、腎臟、胰臟(對)、肺臟,於手術後放於捐贈者體內,彌補大體的缺憾,給予捐贈者最大尊重,也讓家屬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迄今共有38名捐贈者使用3D列印器官,3D列印器官使用數也達136個,其中使用最多的3D列印器官為腎臟(63個),其次則為肝臟(37個)。
根據奇美醫院移植醫學科截至今(112)年6月12日統計,已完成822例器官(含組織)捐贈案例,其中腎臟捐贈249例、肝臟捐贈109例、心臟捐贈107例、胰臟移植16例、肺臟捐贈8例、小腸捐贈5例、眼角膜捐贈233例、血管捐贈53例、骨骼捐贈16例、皮膚捐贈14例、韌帶捐贈12例。
延續生命的另一種可能,讓器官捐贈精神從社會中蔓延
為推廣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觀念並提高同意書簽署的意願,奇美醫院於6月27日至6月29日在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二樓空橋及第三醫療大樓一樓中庭舉辦器官捐贈宣導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有獎問答」、「器捐同意書簽署活動」、「捐贈者生命故事海報展」、「醫療團隊人員與捐贈者故事海報展」、「捐贈者時光故事多媒體播放」以及「FB或IG打卡宣導送限量好禮」。
6月28日除了邀請長官簽卡宣誓對器官捐贈的支持,更歡迎民眾及院內同仁持宣導標語拍照打卡,上傳照片至「永康奇美醫院”愛、傳承、生命”器官捐贈宣導活動」FB,並留言支持器官捐贈,即送香醇咖啡。此次活動期望藉由社交平台FB、IG發揮社群網絡傳遞的力量,擴大社會大眾對於器官捐贈理念之認同,響應宣揚器官捐贈風氣,讓大愛精神在社會中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