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是科學園區工程師,年過50後開始感到耳朵出現像是蟬鳴聲的高頻聲音,從很深處發出來,卻又分不清是左右邊。到耳鼻喉科做檢查,排除是惡性因素,藥物吃了神經活化劑、血液循環促進劑,但症狀仍時好時壞。醫師指出,這是「神經性耳鳴」,因長期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聽覺神經細胞病變,以及大腦聽力中樞聽覺感受異常。
神經性耳鳴通常在較累或焦慮、壓力時會加重,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聽力,醫師開了一些抗組織胺、抗焦慮藥、鎮靜劑、血清素藥物,但是陳先生吃了藥之後,會感到頭昏想睡等副作用,對工作影響很大。後來才決定來找中醫調理身體,尋求改善身體及耳鳴。
延伸閱讀:
耳朵出現「耳鳴聲」與情緒有關!中醫建議針灸「5穴道」養心安神
耳鳴症狀的種類、原因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卻能感受到有轟隆聲、蟬鳴聲、機器的聲響,可能是從耳部或頭部聽到或感覺到的聲響。耳鳴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
一般而言,耳鳴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有一種常用的是分法為「非神經性耳鳴」以及「神經性耳鳴」2大類。
- 非神經性耳鳴:這類耳鳴通常比較低頻、或有搏動的特性。非神經性耳鳴通常可利用吞口水或捏鼻子、摀嘴,讓氣從耳朵出去的方式來緩解,不過大部分只有暫時性的效果。常見造成非神經性耳鳴的原因,包括耳垢栓塞、耳咽管功能不良、外耳炎、中耳炎、耳朵附近肌肉痙攣或血管阻塞或血管內血液渦流異常、鼻咽癌等。
- 神經性耳鳴:只有患者自己才聽得到內耳的異音,也就是主觀是耳鳴,無法經由儀器測出,是聽覺系統的感音神經部分發生障礙,神經性耳鳴的特點是耳鳴聲或大或小,一般為持續的長音,是高頻性聲音,患者的形容通常是嗡嗡聲或嘰嘰聲、蟬鳴聲、高頻聲響等。發生原因可能和內耳聽神經細胞病變或大腦聽力中樞聽覺感受異常有關,嚴重會造成聽力減退甚至全聾。
蔡易昌進一步解釋,神經性耳鳴常見的原因,是當內耳聽覺感受器受到干擾,例如藥物中毒、噪聲外傷、梅尼爾氏症等;或是聽神經和聽覺中樞遭受外傷或發生炎症、中毒、缺血、腫瘤等,以及顱內各種病變影響到聽神經或聽覺中樞時,都會出現耳鳴。
延伸閱讀: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
耳鳴因元氣、氣血不足
蔡易昌說明,中醫方面,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的論述,在《內經.靈樞.脈度》提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以及《靈樞.海論》提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認為元氣不足時,容易出現耳鳴。
另外,在《靈樞.口問》中則提到:「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又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顯示腸胃所吸收的營養,化生宗氣,提供氣血,若氣血不足則易耳鳴。
到了唐朝的醫學名家王燾在《外台秘要》提到:「病源足少陰之經,宗氣之所聚,其氣通于耳,其經脈虛,風邪乘入,風入于耳之脈,使經氣痞塞不宣,故為風聾。」宋朝內科名家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耳》提到:「腎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而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轉而聾。」說明了耳鳴與腎氣元氣虛衰有關。
蔡易昌指出,耳鳴多變,有類於風,所以風邪上擾,本有虛實,與心肝脾腎失調關係密切,陰血內損、清陽不升、火熱內盛、痰濁壅阻、氣滯血瘀、皆可致耳鳴,而以肝火上擾、脾胃虛弱、肝腎不足、氣滯血瘀為多見且常見虛實夾雜。
耳鳴常見體質4類型
治療方面,在明朝著名醫家張介賓所著的《景岳全書》提到:「凡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鳴而聲細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中衰無火者多虛;飲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實;質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說明了中醫治療的大綱,多以辨證論治而治之,下面是常見的臨床體質分型
:
- 肝火上擾:耳鳴發作鳴聲如潮,日夜不歇,伴隨煩躁易怒,頭痛、眩暈、耳聾、胸脅不適,口苦咽乾,夜寐不寧,小便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清肝瀉火,安神止鳴。
- 脾胃虛弱:耳鳴鳴聲尖細,勞累、夜晚、蹲位站起時加重,伴隨疲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不華,食慾差,食後腹脹,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治療:健脾益氣,升清利竅。
- 肝腎不足:多為年老體衰,或病後失養。耳鳴入夜明顯,伴有頭暈眼花、腰膝痠軟、性功能減退,心煩少寐,潮熱盜汗,舌偏乾紅少,脈細數。治療:滋補肝腎,降火止鳴。
- 氣滯血瘀:多因頭部外傷、或久病失於調理。耳鳴持續不已,病程或長或短,全身其他症狀不顯,舌黯滯瘀點,脈澀。治療:活血化瘀,搜風止鳴。
陳先生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工時長、需輪班,雖然收入豐厚,但卻是用生命換來的,臨床呈現肝鬱氣滯化火、脾胃虛弱的體質,需要疏肝理氣化火,同時又要兼顧健脾益氣、升清降濁,另外搭配耳鳴的專病調理用藥以及針灸治療,療效不錯,沒有西藥鎮靜類藥物的副作用,白天精神好、晚上也睡得好,當身體狀況改善了,耳鳴也會有所改善。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