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5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為109,比起今年2至4月都來得低,更有民眾觀察出比起去年同期年減0.05%,好奇若衰退的現象持續3個月以上,是否會影響房價發展?
一名網友在PTT上表示,他發現5月營造工程指數衰退至109,更值得關注的是「年增率」的部分,一般而言營造成本每年都會小幅穩定上升,「也就是說今年指數一定比去年同期高,除非是遇到市場非常冷清,原物料價格下跌才會鬆動」,但是今年5月指數卻比去年減少0.05%。
他提到,前兩次遇到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減少是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2015年房地合一稅,但年減狀況真的很少見,因為近年來不論建材或原物料價格都越來越貴,要遇到前述的冷盤期才有可能鬆動。因此,原PO認為可以再觀察3個月以上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若持續衰退,預售屋一定開始進入冷盤期,中古屋議價空間也會變大。
原PO提及的2次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下跌,主計總處分析,2008年國際原物料價格到達相對高點,將基期拉高,但逢金融海嘯後,信心大受影響,需求減弱,營造工程物價隨之下跌。而2015年下跌,主要受全球原物料下跌影響,進口基本金屬物價持續走跌,連帶使營造工程的金屬物價往下掉。
主計總處也表示,營造成本降低的確對房市應是正面效果,因為成本壓力減小,不過影響幅度主要還是得綜合市場因素,須考量政策、市場需求及產品規劃等。
而2023年5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降至109,雖然比去年同期下跌0.05%且2022年8月也曾減少過,但卻都沒有明顯看出新建案價格有所下修,事實上,蓋房另有隱形成本。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指出,缺工缺料下,營建成本不含銷售費用、利潤及管理費用「早比20萬還高了」。
胡偉良解釋,主要還是要看「基地規模」,以台北為例,建地面積150坪(含)以下,建造成本(不含地價)約30萬;基地面積1000坪左右,建造成本約20~25萬;南部區域則會較北部相對來說便宜2~3萬/坪。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曾表示,目前整體房市在量價脫鉤,加上該數據也佐證建商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大幅度的明確降價,但今年利空冷氣團瀰漫為不爭事實,還是建議有意購屋民眾把握當前趁盤整之勢進場機會,親自與案場或成屋屋主討論,若是地段、物件有些許瑕疵,都會有價格討論空間的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