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使用一種「血糖藥」竟然能降低罹患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及皰疹疼痛的風險。臺北榮總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胡啟民主任與研究夥伴,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過去18年的數據,針對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比較該藥物使用的有無是否會影響帶狀皰疹的風險進行分析,發現有使用該藥的病人,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比沒有使用的病人還低,此重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2年11月的國際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研究發現,第2型糖尿病有使用該藥的病人產生帶狀皰疹的發生率比沒有使用的病人來得低,有使用的病人得到帶狀皰疹的發生率為每1000人8.1位,相反,沒有使用的病人得到帶狀皰疹的發生率每1000人為11.1位。計算出的風險是沒使用組別的0.70倍。除此之外,假如不幸仍然得到帶狀皰疹,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有使用的組別在之後產生皰疹後疼痛的發生率為每1000人8.9位,也比沒有使用的發生率每1000人42.5位來的低,計算風險只有沒使用組別的0.48倍。
胡啟民主任指出,帶狀皰疹常常好發在免疫力下降的病人,其中糖尿病病人因為慢性高血糖的關係,會使免疫系統變差,過去研究便發現,糖尿病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病人有兩倍的機率得到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除了身體長出許多水泡外,也會合併疼痛,有時疼痛甚至會持續數月至數年即使水泡消失,這便稱為帶狀皰疹後疼痛,使得病人生活品質大大受影響,目前針對皰疹後疼痛的部分,現有的藥物都是以疼痛控制為主,並沒有有效的預防方式,現在這篇研究結果顯示假如糖尿病的病人有使用該藥,會顯著降低得到帶狀皰疹及皰疹後疼痛的風險,另外,該藥對於糖尿病而言,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是第一線用藥,擁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及方便性,這次的研究又發現了該藥對於血糖以外的好處,對免疫力較常人差的糖尿病病人來說是個福音。
胡啟民主任提醒,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之下,對於第2型糖尿病的治療藥物選擇越來越多元,藥物除了原本控制血糖的效果外,也開始追求其他的好處。對於病人而言,規律回診及用藥顯得更為重要,不但控制糖尿病及減少其併發症,也可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