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峰【策展人、藝評人、岩茶收藏家】
入夏了,有些岩茶散發著清涼感,你一瞧見了就很想喝它,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就屬於這種。
「不見天」茶樹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分枝密,5月初開始採摘,屬於晚生種。母樹原產於九龍窠九龍澗峽谷凹處的陰涼地帶,石壁梯層兩層相連共8株老樹,高處第3叢為正叢。因地處峽谷終日甚少陽光直射而得名,懸崖高處留有石刻「不見天」(原刻作「不覭(ming)天」),有山泉流經匯聚成潭。武夷茶區眾多的茗叢中,「不見天」則是和「大紅袍」同屬於最早有摩崖石刻的,而像「半天腰」、「百歲香」都是在1949年之後才刻上去的,「不見天」這個品種的地位可見一斑。
母樹在九龍窠九龍澗(圖 作者擷取網路)
武夷山場往往有兩種極端,一種是接地氣的名字,比如牛欄坑。牛欄坑顧名思義就是關牛的地方,它地形上是一條狹小的坑,把牛趕進來,兩邊是山,牛無處可逃,周邊有草可以食用,也有流水可以飲用。一種是接仙氣的,比如慧苑坑。在武夷山鷹嘴岩西、章堂澗北岸水簾洞和九龍窠之間的慧苑禪寺(原華嚴寺、法華寺),它的名字緣於唐代的慧苑法師(華嚴宗三祖法藏賢首大師之弟子),後來就將邊上的山谷命名為慧苑坑。
與佛院禪寺有著千年淵源的慧苑坑,它的面積遠大於牛欄坑。從水簾洞入口到最遠的古井和楓樹窠等等小山場,地圖上的直線距離是3公里多,步行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以上。牛欄坑則基本上是安步當車的路線,從路口的亭子到天心寺直線距離不過1公里。
葉底(作者拍攝)
岩茶的豐富性、趣味性在於它不是一個(直)線性的構成。也就是說,如果你只看到網紅念茲在茲的山場、品種,比如「牛肉」,其實是無法真正領略到岩茶之美。不論話題如何流轉,在頂端的另一側始終是慧苑坑。
知名封頂岩茶「遠香」這款茶的製作師傅陳志強曾說:「如果說正岩算一個家族,那慧苑坑一定是長子。慧苑坑非常大,我們講的整個北面山場(註:所謂武夷山的山南山北之說),價值屬性高的這些山場資源,慧苑坑就佔了絕大一部分。整個慧苑坑它的植被保護的是非常完美的。越往裡面走,人就越來越少,那裡面的這個植被、人為破壞的因素就越來越少。裡面整個濕度,造就了它整個環境非常地好。」放眼慧苑坑的都是非常頂級的山場,這幾年更加受到青睞的比如古井、楓樹窠、長窠、觀窠等等都是。
茶湯(作者拍攝)
在慧苑坑的這些茶地,普遍都是長年不斷的水流,即使是這兩年的大旱對這裡的影響也不大。對老茶客來說,慧苑茶自帶的山場氣息就像書香世家特有的底蘊,空氣都多了一些厚度。慧苑坑的幽,慧苑坑的韻,就是這樣深厚的身家,讓我們今晚來品味這款很涼很涼像霧一樣的「不見天」。
(註)不見天和嶺上梅、半天鷂等等同樣是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
你應該有興趣陳維峰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