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客裕 行政院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25)日出席風傳媒「2023淨零趨勢論壇-擁抱綠契機」時表示,為打造更具韌性的國家,臺灣必須在淨零法制、淨零科技、淨零金融三大面向做得更完善。我國已於去(2022)年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也將改制為「環境部」,並增設「氣候變遷署」,同時經濟部工業局將改制為「產業發展署」,政府也規劃籌組「臺灣碳權交易所」,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至盼各界透過今日論壇集思廣益,讓臺灣從現在走向未來的路上,能夠走得更穩健和長遠。
鄭副院長表示,許多專家指出,未來5年氣候變遷將持續加劇,致使旱災、水災、風災發生頻繁,對全球各國、各城市及各產業都將造成巨大衝擊。因此,從2015年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到2021年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峰會,各國對於如何達成「2030永續發展目標」及「2050淨零排放目標」,已訂定許多策略,其中在淨零法制、淨零科技、淨零金融三大面向部分,各國雖有不同承諾,但也凝聚共識積極推動。
鄭副院長指出,淨零發展策略是每一屆政府都必須審慎處理的課題,每5年即應針對減碳目標及策略進行通盤檢討,以確保目標能夠達成。臺灣於去年已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積極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以及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今(2023)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亦獲立法院三讀通過,而陳建仁院長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公文即為「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集結相關部會力量推動淨零科技;此外,立法院也已三讀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改制為「環境部」,並增設「氣候變遷署」,經濟部工業局也將改制為「產業發展署」,未來相關部會將共同合作研擬碳定價、碳管理、碳盤查、自然碳匯等機制,並規劃明(2024)年啟動碳費徵收,初期將以大排放源為優先徵收對象,數量約500多家。
鄭副院長表示,臺灣目前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約2億6千萬噸,由於來自森林、土壤或海洋的自然碳匯非常有限,因此減碳壓力相當龐大,必須投入更多心力發展綠能及減碳科技。有鑑於此,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發基金將於今年合作籌組「臺灣碳權交易所」,盼能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並藉由公私協力、廠商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產業淨零轉型,盼能進一步形成減碳生態系,落實節能減碳工作。
鄭副院長指出,歐盟於本(5)月16日正式公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今年10月開始試辦,將針對進口歐盟產品碳含量進行管制,鋼鐵業即為其中受影響的產業之一,現在國內已有許多會計事務所成立碳管理部門,協助產業透過碳盤查工具及方法計算排碳量、碳成本及累積碳信用額度,顯見碳管理不再是遙遠的議題,而是眼前迫切的問題。
鄭副院長也提到,臺灣2021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略高於日本0.461及韓國0.464,為持續減少碳排,政府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達29GW(百萬瓩)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光電20GW、風力發電6.5GW,而太陽光電目前已完成建置10.25GW,政府未來將持續簡化行政程序,在漁電共生、不利農業經營區等綠能發展區,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裝置。此外,在離岸風電裝置建設部分,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先前受疫情影響而略有落後,但政府將持續簡化作業流程、加速漁權談判等,希望在2025至2026間達成5.6GW的目標。同時,政府也將積極發展地熱能、海洋能、生質能等再生能源,並導入氫能混燒等技術,多管齊下推動臺灣再生能源的發展及降低碳排。
鄭副院長表示,臺灣的綠能發展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政府非常重視永續發展議題,民間企業更需積極轉型,結合ESG策略適應新的綠色時代並創造商機。副院長強調,為打造更具韌性的國家,臺灣必須在淨零法制、淨零科技、淨零金融三大面向做得更完善,例如政府去年即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鼓勵金融機構辦理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的投融資,以及推動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讓永續發展的金融生態圈更豐富,也讓金融成為淨零轉型的一環。期盼今日在場投入永續工作的夥伴們能夠透過本次論壇,找到更多方法,讓臺灣從現在走向未來的路上,走得更穩健和長遠。
- 隨後,鄭副院長和主辦單位風傳媒集團董事長張果軍,以及本次講者台灣水泥總經理程耀輝、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永豐銀行董事長曹為實與聯合利華台灣香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負責人尤慈霞等貴賓合影留念,為今日論壇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