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受傷時,為了怕傷口發炎紅腫,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冰敷」,但若不小心弄錯,可能會使傷口發炎更嚴重,間接延長傷口癒合的時間。對此,物理治療師表示,若傷口外觀上沒明顯的紅、腫、熱,只要感到「疼痛」就開始冰敷,冰敷帶來的壞處可能大於好處。因此,一般民眾可透過一些步驟來判斷是否要冰敷。
加力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陳曉謙於臉書粉絲頁分享,《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將「急性運動傷害處理原則」中的POLICE,調整為PEACE & LOVE,其中「冰敷」(Ice)的步驟已經移除。
受傷後一定要冰敷嗎?事實上,民眾受傷時,可能因為驚慌失措,或是因為疼痛、怕再受傷的關係,還是回到原本的處理方式,如休息、冰敷等。對此,陳曉謙也分享受傷後「冰敷」的相關疑問,提供民眾參考。
延伸閱讀:
大腿拉傷怎麼辦?醫師親授「4招」在家也能做的復健法
冰敷降低發炎 發炎可能不是壞事
一般民眾很容易身體不舒服、求診時,會聽到因為這個部位在「發炎」,就把「身體的不適、疼痛、禍首」跟發炎劃上等號,也因此要透過冰敷來「降低發炎反應」。實際上,現在有許多針對運動傷害的治療,反而是在「促成發炎反應」,希望肌腱、韌帶等能重新啟動修復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因此,冰敷的用途更是要避免「受傷或發炎伴隨的腫脹」,因為過度的腫脹,可能會影響到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及修復,甚至壓迫到鄰近的組織而導致疼痛。
延伸閱讀:
腳踝扭傷怎麼辦?先冰敷還熱敷?醫教「急救3招」避免扭傷成慣性
只要疼痛就冰敷 壞處大於好處
陳曉謙表示,除非有「嚴重的運動傷害、劇烈疼痛及發炎」才會採用冰敷,而若是有這類情況,會很明顯看到「紅、腫、熱、痛」4個現象。然而,傷口外觀上沒明顯的紅、腫、熱,若只要感到「疼痛」就開始冰敷,冰敷帶來的壞處可能大於好處。
冰敷的好處是可以降低疼痛及發炎,但缺點也是會因為降低發炎及降低血液循環,而延緩身體修復的機制。每項治療都有其優缺點,需權衡、把效果加總看是正的還是負的,再來決定是否要採用。
陳曉謙建議,一般民眾可以先初步判斷是否同時有「紅、腫、熱、痛」等反應,若有才採取冰敷;若沒有,或許其他治療或甚至適量的活動更有助於組織恢復。.
主動恢復大於被動恢復
陳曉謙表示,若要說哪種治療或處置效果最多、副作用最少,適當活動跟復健運動應該是名列前茅的。受傷後,在不會讓傷害加劇的情況下,適量活動患處,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能力如肌力、平衡、本體感覺、關節活動度等變差,而這些都是休息過久、過度保護的後遺症。
「5步驟」判斷是否要冰敷
陳曉謙表示,每一種治療影響的層面很大,對於很害怕疼痛的人,冰敷或許是最能隨手可得、立刻緩解疼痛的方式;亦或者在權衡優缺點下,這個病患最需要的是先降低「劇烈」的發炎反應,而同時間造成的減少「少許」血液循環就不足掛齒。
對於一般民眾,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來判斷冰敷的需求:
- 若有明顯且同時的「紅、腫、熱、痛」反應,可以採取冰敷。
- 每次冰敷建議不超過15~20分鐘,每次之間間隔3~4小時以上。
- 若沒有明顯「紅、腫、熱」,可以適度的活動看看。
- 適度的活動:指的是在不會疼痛的範圍內活動,或疼痛不能逐漸加劇。
- 若受傷在一週內並無好轉,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