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享譽國際的銅雕大師朱銘久病厭世輕生,讓人不捨又納悶,為何能創作偉大藝術的大師心志,抵不過病魔,找不到「為什麼」繼續忍受疾病痛苦活下去的理由?
這或許正是臨床醫師每天診治面對像朱銘這樣的深受病苦打擊的病人時,不怕被問如何診治的醫療專業問題;反而不易回答病人跳針地問些非關醫療的生命疑問,例如:「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要繼續忍受這些痛苦?」「為什麼人要這麼痛苦受折磨地活下去?」…。十足在考驗臨床醫師的EQ,也要有心理學的諮商素養,學習如何能與受苦病患進行生命逆境的復原力對話。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玉嬋,為新光醫院全院臨床醫師講授「生命逆境的韌性復原力」講座。
這也是新光醫院邀請在全院醫師晨會中,分享「生命逆境中的韌性復原力」講座的目的之一。由於長年與各大醫療機構醫師群合作,今天以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家李玉嬋教授身分,為即將展開忙碌一天的臨床醫師群,分享以諮商心理師身分進入醫院與病人諮商對話,激勵心理韌性復原力的案例與焦點解決心理諮商的做法。
一位洗腎五年卻一直很害怕打針的病人,總是反覆問醫師:「為什麼是我要洗腎一直被戳針?」「我是做了什麼壞事才要不斷受這種折磨逞罰?」透過心理諮商對話,引導病人整理五年來雖害怕卻曾動用各種克服害怕的方法,藉此令其驕傲地發現,她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與耐受力,是病友眼中的抗病勇士,鼓勵以此為孩子示範何謂生命逆境所需的復原力。
如果有機會與朱銘心理諮商,或許有可能針對他無法找出久病纏身「為什麼」還要痛苦地活著的疑問,找出可能答案與意義。或許有點機會先鬆綁他被衰敗病痛身體和死亡威脅佔據的全部心理注意力,增加點心理彈性,重新移轉視框,去發掘畢生絕學正是在不可能處創造可能的藝術創作,藉此將耐受苦痛復原力當作一門尚未被開啟的生命創作藝術,就可能長出生命逆境的幸福復原力。
從創傷中成長的韌性復原力,是人的心性提升與修為境界。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湯發鉅分享他自己歷經大腸癌的生病經歷,也曾想「為什麼是我?」一直認為老天留下他必有任務給他,因而停下律師生涯,創辦台灣圓緣慈善推廣協會,投身慈善助人工作至今十年。因病開啟不一樣的人生劇本,給出了為什麼的答案與意義。
再遇到生病或遭生命遇逆境的人在問「為什麼是我?」時,請正視關注病人對生命的深刻發問,嘗試聆聽與之對話,就有機會半形受苦的生命找到韌性復原力的出口。當然也可以讓專業的進行心靈諮商對話,轉介到醫心學會的線上醫心心理諮詢,透過心理諮詢/諮商資源,用心理學方法去擴展生命逆境的心理韌性復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