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買房「樓層選擇」,一向是網友最愛討論的話題,即便喜歡的社區,常常會因為預算限制或是剩下的樓層不多而出現選擇困擾。日前一名網友透露,最近鎖定某預售建案,但因為預算有限只能選2樓和3樓,雖然兩者皆是低樓層,但還是難以做出抉擇。
文章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大樓的2、3樓會是房價最低的地方不是沒有原因的,先不論管線問題,光是要付電梯使用費,你就會很嘔了,最少選4樓以上吧」、「數字只要是234我都不選,234就是餓、慘、死」、「我堅持買低不買高,但如果硬要選,我選2樓,原因就是怕火怕地震」、「我選3樓,隔音和水管如果有問題會直接影響2樓,當然現在的大樓建築法規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選正常一點的建商應該沒什麼問題」、「只有2、3樓能選的話,當然還是3樓好一點,2樓比較容易遇到馬桶或廚房反水或陽台下水反水」。
另外,也有過來人直言,「買過2樓,廁所倒灌回來,就算現在建商跟你說新工法改在地下室轉彎,但只要有堵塞,還是從最接近的樓層灌爆,所以買高不買低不是沒有原因的」、「看來你根本不懂!只要是地下室的管線堵塞,水就會開始積著,接著回流到離最近的出口,可能是1樓公廁,也可能是二樓家裡的廁所,這跟什麽工法沒有關係」。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曾表示,景觀、棟距、買房時機等都會影響樓層價差,一般買房越高樓層採光跟通風條件相對較好,價位也成正比升高;雖然低樓層外出方便,遇意外更容易逃生,但是通風、採光、視野、噪音、隱密性等條件相對於高樓層來說則較差。
張欣民指出,一般垂直價差在市場定位上是以坪數做計算,非豪宅物件的正常行情價差約一坪5千到1萬元,舉例來說,同樣20坪的建物,以一坪5千做計算,一層價差為10萬元,所以可以自行計算價差合理性來挑選出正確的物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