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臺北報導
一名28歲「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個案李小姐,自6年前開始身體反覆長出密集膿疱,臉部、手腳掌以外的皮膚大範圍的膿疱破皮潰瘍,當身上膿疱與衣服沾黏,一動就會撕裂皮膚,連行走、站立都很困難,嚴重的症狀疼痛即使用止痛藥、止痛針、其他生物製劑等都無法快速緩解,平均每年都要住院兩次以上,每次住院時間超過一週,幾乎沒辦法穩定工作,身負沉重的生活與經濟負擔,直到開始接受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專用生物製劑治療後,膿疱在一週內完全消除,迄今已維持近半年都不曾復發,顯著的治療效果也讓李小姐得以重返職場,恢復正常生活。
過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缺乏專有治療藥物,因此,對於急性發作的控制有其侷限,可能面臨治療效果緩慢,且仍有隨時復發的風險。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陳俊賓指出,現有藥物大多是針對一般乾癬的IL-17、IL-23發炎路徑所設計,難以對症下藥,所幸,隨著醫界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發作有更充分的了解,現階段已發現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關鍵致病機轉為「IL-36」發炎路徑,並依據此發炎路徑研發專用的生物製劑,可以更精準的阻斷發炎反應,達到快速控制急性發作的效果。
對於最困擾患者的皮膚問題,根據臨床試驗顯示,超過5成患者在急性發作期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專用生物製劑治療,首週即可完全消除膿疱症狀,不僅有機會讓患者皮膚宛如新生,還有助於大幅減緩疼痛、提升生活品質,並且治療三個月後有機會維持膿疱清除達12週,可望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急性發作管理治療新選擇,幫助更快回歸正常生活。
醫籲6大症狀提高警覺 儘速至皮膚專科診斷
陳俊賓醫師提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症狀嚴重,伴隨而來的併發症也危險且致命,因此,正確診斷並及早治療對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急性發作管理相當關鍵,呼籲民眾發現6大症狀:包括急發膿疱群合併皮膚症狀(紅斑、脫屑)與全身性症狀(疼痛、發燒、疲勞),應即刻前往皮膚專科做進一步診斷,目前也有針對「IL-36」發炎路徑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專用生物製劑,為長期飽受反覆急性發作所苦的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趙曉秋理事長提到,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正致力發展全台第一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指引》,期盼能幫助臨床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診斷與治療,為病友建立更完善的治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