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波新聞」報導屏東縣高樹鄉應天府主祁神明「鎮南大將軍」,是正港道地的「台灣神明」後,引起廣大迴響,鎮南大將軍生前名諱潘先英,清朝五品武官,現在應天府主事潘雲山道長,係將軍的二房後代子孫。而將軍修練成神後「尋找」後代子嗣,也有一段曲折離奇的軼事,成為信眾茶餘飯後話題。
清領時期台灣番屯制度,設有北路屯千總及南路屯千總,潘先英將軍擔任南路屯千總,執行有關屯番撫番、出兵對抗生番,以保護熟番平埔族及漢人,及出兵平定閩粵械鬥事件等,管轄範圍延伸到臺南、嘉義以南至東部後山台東一帶,南征北討,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據將軍後代子孫潘雲山道長口述說,潘先英將軍,字「玄振」,是鮮少於台灣修練得道的神明,民國78年首次「降鸞」於屏東縣鹽埔鄉彭厝村之宮廟,透過當地宮廟神明濟世手轎,自稱「鎮南大將軍」,身分是清代武官潘先英,並「指示」宮廟人員前往高樹鄉泰山村(舊名「加蚋埔」)找尋潘氏後代。
宮廟人員來到泰山村,果真找到將軍的二房後代子孫,也就是潘雲山道長及其家人,其後代始知悉潘將軍已經修煉成神。
據應天府信眾蔡松樺指出,為何潘將軍會尋找二房子孫?乃因大房子孫信仰天主教,而二房子孫信仰道教,有敬拜神明及祖先之故。
當時,潘雲山道長也不記得是哪間宮廟人員前來?經蔡松樺調查了解,鹽埔鄉彭厝村目前有建安宮(謝府千歲)1924年創立、聖濟宮2009年創立、福德祠1991創建、清雲寺(清水祖師)1931創立,所以,可能降臨的宮廟為建安宮或清雲寺,但從網路上找到的相片影片研判,建安宮有「乩子」濟世活動,較為可能初始降駕的宮廟。
潘雲山口述,其雙親住處(乾元堂)有祭拜觀音佛祖,將軍爺於民國79年開始在乾元堂與濟公禪師一同降鸞,神威顯赫成為泰山村落重要宗教活動據點。將軍爺有諸多顯靈事蹟,「降駕」指示信眾到荖濃溪尋找一塊漂流的牛樟木,果真依指示位置找到,並進一步委請鳳山雕刻師王大吉雕刻金身,王大吉表示將軍每晚都顯靈託夢看其法相、穿著,因此,開基金身得以順利雕刻完成,於焉草創府邸「鎮南府」(應天府的前身)。
民國80年,將軍爺指示須再雕刻鎮殿金身。玄奇的是:會有一位台東胡姓信眾前來協助完成。果真有位來自台東的胡進煥先生,依將軍爺託夢,前來屏東找到了鎮南府,依指示找尋鎮殿將軍所需木材,及完成鎮殿將軍神尊雕刻。
民國94年,潘雲山道長巧遇道教傳奇人物-中華道教太一宗嗣四十七代大宗師黃史,上稟玉帝,勒令「鎮南府」正式更名為「應天府」,及鎮南大將軍擢升為玉皇大天尊御前帶刀侍從官。黃史大宗師為太上老君第四十七代嫡傳門人,造詣高深,學養渾厚,也是革命先烈黃興之嫡孫。當時,黃史宗師收潘雲山為徒,傳授可貴道業,也讓鎮南大將軍潘先英後代潘雲山成為中華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八代首席大法師。
潘雲山道長說,敬神如神在,知神之德澤行儀,而效行之,方能神人合一。這是其敬神原則,也是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