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透過鍍膜有效提高油水分離過濾膜效能,解決油汙染的汙水問題!臺灣科技大學材料系朱瑾講座教授跨領域和臺大化工系童國倫教授團隊及明志科大材料系姚栢文助理教授、臺科大化工系江偉宏教授、臺大材料工程系薛承輝教授合作,三校團隊研究成果成功刊登在屬於自然期刊(Nature)旗下專業期刊的《npj Clean Water》刊物,此期刊為水處理和潔淨水方面的頂尖論文,相關研究成果亦獲得專利。
油污染一直以來是石化產業、半導體製造業等產業的重要問題,其中困難之處就在如何有效的達成油水分離,讓水可以充分再利用。臺科大材料系朱瑾講座教授表示,此跨團隊合作研究成果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只要在商用有機膜鍍上一層金字塔奈米結構的不鏽鋼鍍層,就可應用於油水過濾,並且膜分離效率高達九成九(>99%)。
當應用於不同黏度與密度的輕質油水乳化液體分離時,混合纖維素酯 (Mixed cellulose ester, MCE)奈米結構的不銹鋼鍍層膜,因具有親水疏油的特性,展現最高通量和分離效率且還有可多次分離循環、可回收性的優點。
擔任國際水協會副主席的臺大化工系童國倫教授表示,循環經濟有沒有高效的分離材料是很重要的議題,全球在做水資源應用的研究人員都一直在尋找高效、省能、能有較長使用壽命的材料,但一直還沒找到,團隊卻在與臺科大朱瑾教授合作下,透過金屬鍍膜的方式油水分離,金屬鍍膜不僅是首次嘗試,更突破全球水循環經濟材料的最高效率,讓所有團隊成員都非常驚喜且不可置信,未來下一步也會將技術應用到半導體產業的廢溶劑處理。
朱瑾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說孔徑大,雖然能提高通量,卻導致分離效率較差,因此需權衡水通量及油水分離率的表現,此研究成果在孔徑200奈米下,每平方公尺每小時的通量將近是1600公升,分離效率高達九成九以上,不只分離效率高、水通量也大,是薄膜分離界的一大突破。特別的是,真空鍍膜製程可於常溫下完成,有利於商業化大規模的量產,可大幅協助解決工業油水、廢水的問題,並降低淨化水成本。
臺科大化工系江偉宏教授則是整合臺大童國倫教授與臺科大材料系朱瑾教授雙邊的專長與技術,建立了一個優化整合的系統,藉著他兼具材料與化工兩項背景的優勢與對基材的了解,發展出的整合優化機制,在嘗試了上百種以上的組合下,在節省更多時間下,找到了最佳的分離表現。
《npj Clean Water》側重於解決全球水危機的創新方法,尤其聯合國已將潔淨水和衛生(SDG6)確定為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之一,期刊相關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實現可持續潔淨水供應的尖端科學、技術、應用、保護和恢復淡水生態系統等不同面向,確保人人都能便利地使用安全、可負擔的水資源。
此研究團隊由跨校團隊組合,成員包括朱瑾講座教授、童國倫教授、江偉宏教授、薛承輝教授、姚栢文教授、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機械系沈玉林( Yu-Lin Shen)教授,以及臺大與臺科大學生葉佾叡、游振德、張庭豪、劉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