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近8旬林姓老翁因肺炎與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卻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明顯認知混亂、日夜顛倒、性情大變的症狀,除了增加治療的難度,也讓家屬更加擔心。原來老先生曾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而不自知,加速原本輕微的失智症狀惡化,光田醫療團隊於肺炎與泌尿道感染獲得控制之後,針對長新冠加速失智惡化的情況予以治療,老先生已逐漸恢復正常作息,認知回復,也能夠配合各項疾病治療並康復出院。
78歲林姓老翁是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也曾罹患心臟冠狀動脈與肢體周邊動脈疾病經手術放置支架治療。老翁住院前三週出現開始倦怠無力,逐漸惡化至發燒、呼吸急促與意識昏沉而到急診治療,經診斷為肺炎與泌尿道感染,須住院觀察與藥物治療。
老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幾天之後,出現明顯的認知混亂,變得不認識多年照顧的看護,並且日夜顛倒、分不清白天黑夜,拒絕飲食,脾氣變得暴躁,後來更變成整日昏睡。由於這些症候的出現,會診神經內科協助。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王馨範醫師問診時,向老翁的兒子們詢問疾病史時得知,老翁退休後心情較低落,最近一年記憶與認知稍有退化但問題不大,活動力還算好,沒想到此次住院期間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因此,王馨範醫師從病歷上判斷查找關鍵的分水嶺,是今年年初1月時老翁曾確診新冠肺炎。
老翁的兒子說,父親確診後曾住院並接受口服抗新冠藥物治療,之後呼吸道症狀還算順暢;但是出院後整個人的狀態差很多,變得容易疲勞沒元氣,食量也越來越少。此外,「記憶斷片」與「時空錯置」更為明顯,經常忘記剛說過的話,當家人討論過去他熟稔的工作領域,他卻完全聽不懂。
王馨範醫師說明,其實新冠病毒不只是會感染肺部而已,其實是全身各個器官都受到侵犯的系統性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如,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和胸痛等,還有身體疲倦、肌肉疼痛、韌帶與關節疼痛,腦霧、記憶力與注意力減退、焦慮或易激動、情緒低落,頭痛,睡眠障礙,以及自律神經症狀如,腸道蠕動異常、心悸、頭暈等。
王馨範醫師進一步指出,依據公衛學者分析,台灣罹患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約有40萬人可能會得到長新冠。而老翁的疾病進程明顯符合長新冠的症狀,且因長新冠而加速認知混亂,也就是說老翁原先已開始有輕微失智的跡象,後來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持續著長新冠後遺症,使得認知問題、失智情況惡化加速。
王馨範醫師解說新冠的神經精神症狀有幾種可能成因,其一是因為感染期間的免疫風暴與自體免疫抗體,造成腦神經系統處在發炎狀態;其二可能是微血栓的形成,阻礙腦部微血管流動,降低腦部循環效率;其三是病毒也可能透過嗅覺神經逆行直接感染腦部;其四則是可能因為疫情之下,因確診所造成的精神壓力所導致。這些細微的變化,即使以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也無法呈現。此外,如果過去曾有血管栓塞風險、曾發生過腦血管疾病、或原本就有認知功能障礙或是情緒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的風險更高。
老翁在肺炎與泌尿道感染獲得控制之後,神經內科持續治療日間嗜睡與認知混亂,調整藥物針對失智狀態治療;醫療團隊以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新冠感染後的高血栓傾向狀態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COVID-19),老先生的情況漸漸恢復,與醫師、家人的互動增加,白天不再嗜睡,也可進行復健運動,而後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