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大地萬物,生相百萬款,媽祖的容顏,有金面、紅面、黑面、白面、粉紅五種顏色,關公也有紅面與黑面,飛機有高空飛的及水上飛的,鳥中的水上飛「雞」,也有「白冠」及「紅冠」的。
白面的「白冠雞」和紅面的「紅冠水雞」都是外來種。兩種都叫雞,實際不是雞,而是鳥。牠們共有的外號,就是水上飛「雞」。
這兩種「水上飛雞」,都陸、海、空三棲,能游能飛也能陸行,行動多元。牠們都一身黑羽毛,外貌沒兩樣,分辨牠們,從頭冠著眼就不會錯。白色頭冠的叫「白冠雞」,紅色頭冠的叫「紅冠水雞」。紅色似乎比較顯目,所以,名稱中多了一個「水」字,代表牠比白的美。
紅冠水雞己成為留鳥,分佈很廣,全台湖區、濕地到處可見。例如高雄市立美術館及中央公園、衛武營公園的人工湖都可看見牠們在水面悠游。
但是,白面的「白冠雞」,目前尚屬「冬候鳥」,也就是冬季時才從西伯利亞、中國北方、韓國、日本等寒帶地區飛來台灣度冬避寒。所以,牠們的棲地,多數在台灣的濱海濕地,比較少深入台灣內陸。
在都會市區的湖中,比較少看到「白冠雞」的蹤影。數年前,高雄市立美術館的人工湖,曾經出現一隻「白冠雞」,賞鳥人當牠是嬌客,帶著「大砲」爭相幫牠留影。游在旁邊的「紅冠水雞」,沒人對焦,好像「足抹爽」,臉有點臭臭的,可能是因「量多就不美」。
2021年,「白冠雞」曾現蹤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是開園四十多年來首見,令人驚艷。數年前,高雄市美濃湖也曾出現過。
「白冠雞」在避冬後,都會在春暖前離台,但二年前,屏東恆春地區曾經發現有二隻「滯台未歸」,沒準時離境。未來「白冠雞」會不會「候鳥變成留鳥」,猶待觀察。
「白冠雞」是候鳥,來去如過客,都會飛回故鄉繁殖,未曾發現在台灣築巢繁衍後代,所以,牠的雛鳥的頭冠長得什麼樣,沒看過。但「紅冠水雞」隨遇而安,湖畔淺水草叢區,甚至湖面上的浮木,「青青菜菜」就築巢、下蛋、孵育下一代。
「紅冠水雞」的「紅冠」,都是「父母生成」的,不是長大才變紅的。雛鳥破蛋而出時,額頭就有鮮明之紅點,出生沒幾天,就會跟著親鳥悠游於水面,畫面超級「卡哇尹」。
台灣常見的雞,包括土雞、肉雞、蛋雞、跑山雞等,都只是空、陸兩棲,一旦落水,只會張開雙翅,浮在水面待救,一旦失援,最終還是溺斃。這項自我求生的功夫,台灣雞就不如外來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