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4/8日邀請台灣著名的舞蹈家兼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進行演講,以「鄉下孩子的江湖行──林懷民談雲門歲月」為主題,分享他的創作心路歷程,舞蹈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因為難得一見,也讓現場坐無虛席!
林懷民出生於笨港(今嘉義新港)的文人世家,深受文學與藝術的薰陶,因著父親的期待,考入法律系,後又轉讀新聞,並留學美國時攻讀文學。當時各國學生社會運動風氣興盛,青年勇於爭取權益的年代,在美國求學時深受影響,政府帶領青年深入第三世界擔任服務志工,以及「你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問你可以為國家做什麼」,「赤腳醫生」深入社區、學校和偏鄉,身體力行地體現服務精神的形象,也埋下他將藝術帶給眾生、提倡藝術平權的理念種子。
沒有舞蹈專業,卻抱持著熱愛家鄉、國家的心,於1973年,林懷民創辦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雲門舞集」。
他說,「雲門」的靈感取自古書記載:「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大卷……」;「舞集」二字則來自於當年巴黎歸國的音樂家許常惠所組織的年輕人組織「製樂小集」,加上書法家董陽孜的題字,「雲門舞集」就如此行雲流水、浩浩蕩蕩的開始,也開啟台灣現代舞有系統性與組織性發展的歷史,為現代舞在台灣找到立錐之地。
圖/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取自維基百科)
講座中,林懷民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雲門舞集的經典舞作,從1975年的首部創作《白蛇傳》開始,隨後的《薪傳》、《紅樓夢》、《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每一齣大劇的創作,都內含更多角度的鄉土元素,記錄社會文化的脈動、體現文化蘊涵。
2008年一場大火,將八里排練場化為灰燼,「在火裡燒掉希望也重燃希望」,也因此為雲門闢出一條新的路。透過政府修法借地40年,和來自四千多筆的民間企業及民眾募資捐款,共同打造雲門的新家。
新厝落腳於中央廣播電台舊址,遠眺台灣海峽且群山環繞,除了團員們有安穩的排練場,更有戶外綠草如茵廣袤園區,讓這個新家不只屬於雲門,更是社會大眾可以共同親近參與文化藝術的新場域。
思索在地深耕,雲門與台灣好基金會合作,在收割後的稻田舉辦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以天地為舞台,在稻禾田間起舞,舞者們翩翩擺動身軀,戶外演出是特別的經驗,風吹著皮膚,汗流下來又被風吹乾,汗繃在皮膚上面,轉身雲在飄、稻浪刷刷作響,台上台下所有人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更吸引紐約時報等外媒報導。
雲門深入民間,帶來的不只有藝術表演,也讓在地孩子加入志工服務行列,從參與專業表演活動中,提升了學習動機、增加自信心,進而在學業與課業有突破性的表現。這種在地人文環境的轉變,就如同當年崇拜赤腳醫生的精神,終於讓舞蹈成為一股力量,幫助偏鄉、改變社會。
林懷民老師以溫暖和藹的語氣,娓娓道來雲門歲月,能夠帶著雲門舞者和眾多粉絲一起邁進、一起花白了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回首來時路,他說:「路要一直走下去,雲門已走過46個年頭,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希冀雲門舞集能不畏艱難地繼續前行,他也呼籲青年們應該抓住機會學習和探究自己的興趣,勇敢嘗試。」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長沈坤佑表示,整場演講林老師重在影片分享,低調的將自己放在舞台邊並不給拍照,而透過這次的演講,林懷民不僅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也透露了對於發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給予勉勵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