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客裕 行政院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28)日出席「天下雜誌SDGs雙日國際論壇」表示,臺灣於2016年啟動國家能源轉型,以展綠、增氣、減煤、非核之永續能源發展方向為原則,希望極大化再生能源的運用,目前已累積若干成果。此外,今(2023)年亦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接續將完成制訂碳費相關機制等,後續也將持續完善綠能發展配套法制環境;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協助產業減碳,並打入全球綠色供應鏈市場。
鄭副院長表示,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臺灣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而未來的發展往往取決於現在,為推動淨零轉型,政府於去(2022)年3月發布淨零排放路徑規劃,確立我國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輔以「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推動淨零轉型。此外,去年底亦完成「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方案,展開實際行動,而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年1月31日上任首日核定的第一份公文,即是「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將由9個主責部會編列相關預算推動減碳。
鄭副院長指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第13項目標為「完備氣候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中涵蓋相當多課題,而臺灣目前的電力排碳係數與日本、韓國等國相近,但為達成淨零,電力系統的持續減碳將成為臺灣未來的挑戰。有鑑於此,鄭副院長表示,臺灣於2016年啟動國家能源轉型,以展綠、增氣、減煤、非核之永續能源發展方向為原則,希望透過極大化再生能源的運用,如風力、太陽能、地熱、海洋能、生質能等,輔以碳捕捉、碳封存等負碳技術,再加上氫能的運用,將可逐步降低臺灣電力排碳係數,朝電力系統淨零目標邁進。
鄭副院長進一步指出,去年是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最高的一年,設置量達2.52GW,目前累計達10.22GW;離岸風場也累計設置近200座離岸風力機組,目前正加速推動相關方案,盼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進度持續向前邁進。鄭副院長也感謝歐洲風能協會提供多項建議,從行政程序、諮商程序,到離岸風場後勤設施等,政府也將參考相關意見,使風電與太陽能設置的各案場均能得到最大的支持。
在協助產業減碳,打入全球綠色供應鏈市場方面,鄭副院長表示,將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推動,例如中鋼即設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廠,驗證碳循環再利用技術,並帶動整體中下游供應鏈形成碳循環產業聚落。此外,也會建置簡易碳估算工具,提供數位化服務平臺,協助產業公協會與中小企業做好碳管理工作,希望政府與產業共同協力合作。
鄭副院長說,他擔任桃園市長8年期間,非常重視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治理的推動,例如2021年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評等中,東亞地區有8個城市獲得A級城市頭銜,臺灣即占3個,桃園也名列其中。鄭副院長強調,推動永續發展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協助,才能真正從城市中開始落實,例如北北基桃地區推動1,200元平價通勤月票,結合捷運、臺鐵、公車及YouBike等公共運輸,讓民眾以平價方式通勤,這正是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的綠色交通計畫。
鄭副院長指出,蔡英文總統已於今年2月15日公布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重點包括增列公正轉型、碳排管理、減碳誘因、碳費徵收、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並強化資訊公開與公眾參與機制等。該法實施之後,今年預定組織改造5個部、1個會,組改方案目前尚在立法院審議階段,其中環境保護署將改制為環境部,並項下增設氣候變遷署等機關,同時今年也將完成制訂碳費等碳定價機制,並與國際合作維持產業國際競爭力。此外,也將持續推動《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管理條例》及《電業法》等修法作業,完善綠能發展法制環境。
最後,鄭副院長表示,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政府、企業、地方、社區及公民等都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今年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的第一年,希望各有關部會能持續完善相關法制作業,也希望透過天下雜誌所舉辦的國際論壇能夠集思廣益,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隨後,鄭副院長和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吳琬瑜等貴賓合影,為論壇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