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自誕生以來,每四年產出數量逐年減少,而且產出的難度與成本也日益提高。有人把比特幣稱作是數字黃金,主要是因為比特幣和黃金有一些相似的特點,與黃金一樣,比特幣的供應是有限的,最多只會有2100萬枚比特幣,這種稀缺性可以為比特幣賦予類似於黃金的保值功能。
總數2100萬顆的設計
比特幣的總數量只有2100萬個,是由其設計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幣白皮書中規定的。
中本聰之所以選擇這個數量,是基於比特幣的通貨膨脹控制機制。在比特幣的設計中,區塊鏈上每10分鐘左右會出現一個新塊,每個塊會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給礦工作為激勵。
初始時,每個塊獎勵50個比特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每210,000個塊(約4年)獎勵數量就會減半。這意味著比特幣的供應量將逐漸減少,直到達到2100萬個為止。
這種通貨膨脹控制機制的設計是為了避免比特幣的過度通脹,從而保護其價值。同時,比特幣的總數量也受到了技術限制,因為比特幣的代碼規定了一個最大的貨幣供應量。
比特幣的發行規則
比特幣的發行規則,實際上遵循數學收斂的無窮級數演算法。
例如等比數列:1/2+1/4+1/8+1/16+1/32…=1
中本聰給比特幣定義的規則是:每挖出 210,000 個區塊,比特幣新區塊的獎勵就會減少一半,而每個區塊的平均發現時間是10分鐘,這是由比特幣的挖礦難度動態調節的。
因此,210,000 個區塊大約經歷4年(210,000 ✕ 10 ÷ 60 ÷ 24÷365約等於4)。
每4年為一個發行週期,第一個4年的總產量是 210,000× 50=10,500,000枚比特幣,第二個 4年的總產量減少一半,依此類推,按照等比數列之和的計算,極限值是2100 萬枚此特幣。這就是比特幣總量不超過2100 萬枚的由來。
那些掌握著計算能力(簡稱「算力」)並加入比特幣網路的獨立個人或公司被稱為「礦工」,他/它們被新區塊獎勵和轉帳費用激勵而進行挖礦。這些礦工可以被認為是保障比特幣網路可信度的去中心化「權威機構」。
為什麼要靠挖礦才能產出
比特幣採用了一種去中心化的賬本系統,所有的交易記錄都被記錄在一個分佈式的公共賬本(區塊鏈)中,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而不需要依賴中央機構或第三方信任機構的認證,因為是去中心化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機構可以干涉或操控。
在這個分佈式賬本系統中,為了保證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一定的計算能力來驗證和確認每一個新的交易。而比特幣的挖礦就是一種計算競賽,礦工們通過不斷嘗試計算一個難題(也稱為工作量證明)來確認和記錄新的交易。
在比特幣的設計中,每個新塊需要包含一定數量的交易信息,而礦工們需要通過計算一個困難的哈希算法,來生成符合比特幣協議規定的哈希值。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能力,而且因為難度不斷提高,所以需要不斷地更新計算設備,以保持在競爭中的優勢。
礦工們獲得的獎勵包括新發行的比特幣以及交易手續費。通過這種激勵機制,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得以得到保證,並且每個參與者都可以通過挖礦來獲得比特幣獎勵。
比特幣減半周期
以下是比特幣挖礦獎勵減半的時間表: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初始挖礦獎勵為50個比特幣。
【2012年11月28日】第一次減半,挖礦獎勵從50個比特幣減少到25個比特幣。
【2016年7月9日】第二次減半,挖礦獎勵從25個比特幣減少到12.5個比特幣。
【2020年5月11日】第三次減半,挖礦獎勵從12.5個比特幣減少到6.25個比特幣。
預計在2024年左右,比特幣將迎來第四次挖礦獎勵減半,挖礦獎勵將從6.25個比特幣減少到3.125個比特幣。
比特幣的單位
比特幣的單位換算一共有分五種,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聰】。
也就是比特幣創辦人的名字「中本聰」的聰,英文為(Satoshi)。
比特幣的五個單位由大到小依序為:
比特幣(Bitcoins,BTC) : 1顆BTC
比特分(Bitcent,cBTC) : 0.01顆BTC。
毫比特(Milli-Bitcoins,mBTC): 0.001顆BTC。
微比(Micro-Bitcoins,μBTC) :0.000001顆BTC。
聰(Satoshi): 0.00000001顆BTC(比特幣最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