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峰【策展人、藝評人、岩茶收藏家】
朝著知名的五馬奔槽,馬頭岩登頂約需徒步半小時,登頂之後,大約前行1小時登上馬肉岩。舉目望去,較遠的是天壺峰,正前方近處的是玉板峰,此款千里香乃生長在它附近的一處秘境山場。
曾經品類眾多名氣盛大的武夷名叢,許多如今都已銷聲匿跡,鮮少人知,臻為稀有。更是因其製作工藝繁複,稍不注意便直接影響品質,而且產量有限,加之工藝嚴苛,能喝上純正高品質的名叢實屬不易。
五馬奔槽(馬頭岩山場) 圖/陳維峰翻拍
千里香其意為茶香傳千里,它是武夷岩茶品種「八仙」的別名。因其香氣揮發物質含量高,便以命名「千里香」。它的適配性很強,是武夷岩茶拼配大紅袍的一種,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在其它茶葉中摻入,也能大大提高香味。
八仙曾經被稱為「汀洋大葉黃棪」。福建省詔安縣科學技術委員會於1965到1986年採用單株選育而成。1994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被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成為中國建國以來新選育的第一個國家級烏龍茶良種。20世紀90年代引種到福建武夷山、建陽、建甌、潮汕等地區。
現在武夷山大部分的千里香,就是原產自詔安縣的八仙。早期林馥泉先生在《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一書中所寫的「千里香」,是另外一個品種,具體現在還有沒有種植,沒人很清楚了。
對於八仙來說,早熟品種,本身的品質非常好,具有高香氣、強滋味感的特徵,品種中自帶苦味。茶多酚和生物鹼是造成苦澀味的主因。這兩類物質含量較高的品種,表現在茶葉特徵上,可以概括為:紫芽類品種比黃綠芽的品種苦澀味重;黃綠芽的品種比深綠芽的品種苦澀味重。其中丹桂和八仙正是岩茶中苦澀味重的代表。一般來說,師傅會選擇把苦味做掉。八仙的膠質感比較強,倒青的環節也會倒得比較透一點,讓失水率更高。但是在揉捻的過程中,相對其他的茶,手法會更輕,需要剛柔相濟的手法。
岩茶一步一步被大家推上六大茶類的頂端,憑的就是岩骨花香的奇妙滋味。岩茶的口感體驗,疊加了氣候、土壤、環境、製作方式等等,大家對它的探討絕不會只限於單一的好喝和不好喝,而是細膩到了它落在口中的每一絲感受。
武夷山景區圖 圖/陳維峰翻拍
製作工藝中影響最明顯的環節應該是「焙火」,這是香氣和滋味進入「失與得」的過程。溫度高,會把低沸點像臭青味這樣不好的味道去除,保留花果香這樣高沸點的芳香物質,也就是把香氣穩定下來,增加滋味的醇厚。
在香和水之間,注重任一方就難免會犧牲另一方。香氣相差太多於滋味,茶湯滋味結構會缺乏變化;滋味相差太多於香氣,香水分離,茶湯滋味則寡淡。師傅往往追求的就是香氣和滋味之間的「平衡」。這個平衡是保持適量的咖啡鹼含量,於香氣上有青葉做透時熟果濃郁的香型,滋味上有適量咖啡鹼帶來的口腔刺激。
此外,品種也會影響著香和水的比列,比如以香氣聞名的黃觀音(透天香)、千里香(八仙)、以及近些年流行的高香品種:瑞香、金牡丹等。另外比如以滋味醇厚為主的水仙、奇種等。香水絕對平衡的茶是很少的,只要不過度失衡,不會因為香氣顯然而滋味變得寡淡,也不會因為滋味厚重造成香氣變得單一,把品種重香的茶水做好了,把重水的茶香做好了,也就是一次風味上的完美。
千里香(八仙) 圖/陳維峰翻拍
再一次來談火功,時有耳聞傳說中茶葉總廠的「大足火」,一道火下去咖啡因直抵三仰峰頂。究竟這樣傳說中的「大火」能不能代表武夷岩茶總廠時期的焙火風格?
據訪談當年擔任廠長的前人所做的答覆是這樣的:總廠當年大量做外銷,考慮生產效率、運輸和保存各個方面,火功相對來說比較高,又因為目前這些高火功的茶一定數量流通於市場,造成大家以為大足火是標準的。但是實際上,在當年做內銷、高端茶的火功並不高!
他繼續說道,關於總廠的風格,不能只從焙火單一方面考量,而是在最終茶品的呈現上。最能代表他們的是:正味感,它體現在制茶的每一道工序中。比如,在做青過程中,發酵度需要把控在一個「正好」的度上,不會太生或太熟,也不會特地追求滋味或是香氣上的刺激感,喝起來要沒有雜味且清醇。文火慢燉並不是目前的流行風格,它也是當年總廠在製作精品時較為典型的風格。
本款品飲描述如下:外形上,火攻中火,成茶條索烏褐緊細。沖泡上,葉底嫩亮或略帶紅邊,沸水沖泡,坐杯易苦澀,需出水稍快,方可避免。品飲上,辛辣的木質調搭配清晰的花香強烈而持久,似是入了奶油肉桂的「辛香料」,而漸漸回轉的奶油香與花果香,盡情流露沁潤身骨,麥芽糖似的甘甜,留韻綿長。茶湯上,湯色橙黃透亮,茶香和湯水融合在一起。香中蘊水,水中含香,香水交融。細膩醇厚,甘爽味濃。留香持久,吐氣如蘭,喉間生韻,回甘生津的速度快。整體來說,高香耐泡,回味甘爽持久。茶香中有一股淡淡的苦味,值得細細回味,一份麥芽奶糖的回甘,生津持久,也保存在舌尖上久久不散。
你應該有興趣陳維峰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