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編輯】
促轉會於去年提出結案報告於5月解散後,將工作分給行政院6個部門,民間團體認為缺乏明確的法制規範,使得轉型正義成效不彰,也可能化為烏有。
今年「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全體民間委員,向媒體投書呼籲修正「促轉條例」,行政院和總統蔡英文都有正面回應,卻因為民進黨二次完全執政剩下最後一年,與時間賽跑,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是否能夠通過,考驗執政黨政治意志。
台灣安保協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20日共同舉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貫徹政治意志、落實法制建立」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須對促轉條例全文修正,真正推動且落實轉型正義工程。
林昶佐:台灣轉型正義是如何落實的問題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談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名稱的歷史由來,當時加上「促進」是「希望找出麼推動台灣轉型正義」,已經是一個尋求共識的妥協,著重社會溝通以及跨部會協調,並且將在未來擬定報告如何「落實」。
林昶佐強調,促轉會任務結束後,提出報告已經提到如何執行轉型正義,因此,我們應該要「落實」,否則就只是歸報告而已。
范雲:《政治檔案條例》需要修法
民進黨立委范雲提到自己提出對於政治檔案的修法,她表示,目前最大兩大問題:「真相」與「和解」,真相卻只有部分真相,另外,分散至各部會後,目前才剛要推動的轉型正義是否會消失?
范雲說,當年國家大規模有系統人權迫害,進行人權迫害一定有些工作進行,但是現在檔案局徵集的政治檔案只有7.7萬件,代表政治檔案還有很多黑數。更嚴重的是:在7.7萬件的政治檔案受難者家屬和後人能夠看到的檔案,有7.2萬件檔案,高達9成的資訊遭到遮蔽。
她以曾經申請自己有關的政治檔案為例,與她有關有34件,但其中31案以「國家安全」為由遮蔽,比例更高,對於當事人或是研究者要了解事實真相相當有限。
其他法令如《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情報工作法》,把某些資訊列為「永久保密」,范雲質疑,經歷30多年,國家安全真的還會因為我們知道真相而受到傷害嗎?檔案局目前也已經有《政治檔案條例》修法的公告版本,希望儘速通過!
林佳和:轉型正義的任務需完備法制基礎
政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林家和說,「如果以過去國家體系不法行為作為高峰、尖銳和殘酷的1950年代,我們已經超過70年;就算以台灣民主化到現在,已經將近40年了,到底時間還能容許我們等待多久?」。
林佳和提到,轉型正義說穿了,就是與時間競賽,在每天不斷往前進和消失的時間之中,找到記憶中殘存的正義;然而,去年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公布之後,台灣社會並沒有太多討論,沒有人在意報告到底說了甚麼,也就不會有太多人認真看待總結報告內容。
林佳和強調,台灣作為民主法治國家,做任何具有一定影響的事情都需要法制基礎,同樣地,轉型正義的任務需要完備的法制基礎。過去的促轉條例只是轉型正義的「準備」階段,現在應是認真「執行」階段,不只是要有程序、組織規定,更代表政治意志的決斷。
林佳和說,各國有處理加害者的各種方式,不論何種方式台灣社會都可以討論,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是否有認真討論?所有討論的開始,政府部門責無旁貸都要負起相當重要的角色,引起、促發大家討論,提出目前執政者傾向的方案,也許可以協商的空間讓社會公評,聽取被害人,甚至聽取部分加害人意見,台灣當務之急,應啟動此程序,趁來得及時,最短時間內,通過法制化必要準備到訂定的工作。
謝若蘭:「轉型正義教育」是建構台灣共識的不可或缺元素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謝若蘭認為,台灣之所以缺乏「共同體」的基本共識,在於面對過去的歷史,沒有基本價值,作為共識的基礎。轉型正義教育正是奠定台灣共同體基本價值之所在,我們需要透過歷史真相的不斷釐清,作為公民社會批判思考與對話的起點,才能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厚實台灣共識的能量,強化台灣民主的韌性。
謝若蘭引用蔡英文總統曾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第8次會議中(2018/12/21)的話:「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就好比是要100個人同時跨出一步,這比起一個人單獨向前走100步,更困難但也更有意義。政府願意聽取不同意見,搭建溝通的平台,這不是鄉愿,政府仍有決心讓台灣成為真正的轉型之國。透過轉型於是更能自由、民主、平等、包容。」
謝若蘭強調,透過轉型正義的法制化,才能帶出更多的100個人同時跨出這「更困難但也更有意義」的一步。我們理解到民主社會中存在著不同意見與分歧,但這些分歧都必須建立在台灣的共同基本價值的基礎而論辯與對話;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教育,正是延續整個台灣共同體「和平共存」不可或缺的要素。
謝若蘭表示,更完善的法制化「轉型正義」是台灣更近一步民主化所不能迴避、責無旁貸的任務。也唯有如此,得以讓未來的台灣,不論政權的更迭,我們依然擁有共同生活的基本價值:更自由、民主、平等、與包容。
陳俐甫:有多少當年受害者能活到像鍾逸人102歲?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以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逝世為題,表示自己曾於90年代就學時,在台大校園舉辦紀念228事件而結識鍾逸人,當得知鍾逸人過世的消息,非常震驚與難過。
陳俐甫表示,當年經歷228事件到白色恐怖中,有多少受害者,甚至受害者家屬都逐漸離開人世,鍾逸人過世也沒有等到正義的到來,真正需要轉型正義的人,我們基於道德,不一定能給他們公道,但希望他們有生之年可以得到安慰。
陳俐甫表示,6個部門中最積極處理的是教育部,正在處理校園中的威權象徵,但他認為其他部門處理狀況都不佳,現今促轉會報都沒有任何成果。
宋承恩:由促轉會現有草案為基礎,展開下一階段的轉型正義工作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表示,在促轉會提出總結報告中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以法律基礎賦予未來轉型正義工作,是法治國家的的正常。
宋承恩根據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的第四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的內容為例,強調現有的「促轉條例全文修正案」早有規劃。
如,法務部必須主動調查追究加害行為人的責任,如果加害者陳報自己於威權體制相關事實及行為並經查證屬實者,免其刑事及行政責任;內政部主導威權象徵移除,不論公私的不義遺址保存應由文化部,進行修復重建進而保存。
對於政治暴力創傷者的療癒,則責成衛福部進行社會心理健康及損害的計畫,並配置足夠資源,且透過私有機關認證進行療癒;對於教育,要求教育部將轉型正義列入課綱並提供師資,並對公務員教育;他提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甚至對於不當黨產、轉型正義基金如何運用,都有完整規劃。
宋承恩呼籲,行政機關推動轉型正義的同時,相信由促轉會提出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作為開始刻不容緩的法制化工作,朝向下一階段的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王世堅登記角逐士林大同立委 何志偉:誠信是做人基本標準
延伸閱讀:侯友宜的另類「藍皮綠骨」
The post 台灣轉型正義究竟何去何從?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