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國民/花蓮
花蓮慈濟醫院與更生日報三月十七日下午,合辦「慈濟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適逢兒童節前一個月,特別邀請花蓮慈院小兒部兒童腎臟科主任陳明群和主治醫師周威志,分享孩子們究竟為什麼會長不高?除了內分泌影響,竟然也可能和腎臟有關?
「長不高!怎麼辦?」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身高非常重視,從小就處處為孩子考量與把關,參加講座的家長分享,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因身高問題交不到朋友,甚至被霸凌。影響兒童成長先天條件的最重要因素為家族遺傳,即父母身高遺傳,後天生長因素則包括賀爾蒙、營養、身心理健康或藥物使用等等;當醫師在為孩童進行生長評估時,除了確認遺傳身高和營養評估,常見的方式是照X光測骨齡。周威志醫師指出,剛出生的嬰兒發育速度最快,之後直到學齡前會慢慢趨緩,每年平均長高約四公分以上,這是為了累積青春期快速發育的能量,因等待成長能量爆發而有的正常現象。
那什麼情況下要去看醫生呢?周威志表示,若孩子每年身高成長小於四公分,即半年小於二公分,或第二性徵的延遲或提前發育,就要開始注意是否有生長問題;以第二性徵為例,男孩早於九歲、晚於十四歲發育,女孩早於八歲、晚於十三歲發育,都是相對異常的現象,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測,排除是否為賀爾蒙或疾病影響;其中男生的性早熟尤其要注意,檢查是否為腦部或睪丸的腫瘤造成。
此外,缺乏生長激素也會導致孩子長不高,使孩子生長速度緩慢、骨齡落後;若未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除了造成青春期延遲或身材矮小,成人後可能會出現血脂異常、骨密度低、容易焦慮或抑鬱、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平時的睡眠、運動、飲食都會直接影響生長激素,周威志特別強調,由於生長激素是在夜間分泌,「只睡飽是沒有用的,要在正確的時間睡覺才可以!」而保持運動習慣刺激生長板,少吃甜食、油炸物等可能抑制生長激素分泌、甚至導致性早熟的食物,也是相當重要的觀念。
兒童腎臟科主任陳明群表示,不只是遺傳、吃不夠營養、腸胃功能弱或生長激素不足會導致長不高,慢性腎病也可能讓孩子長不高!腎臟的功能除了大家熟知的清除體內廢物、排泄藥物、維持水分穩定、調節體液酸鹼及電解質平衡等等,還有分泌荷爾蒙,包括能刺激紅血球的製造的「紅血球生成素」、維持體內鈣磷平衡及骨骼健全的「活化的維他命D3」、調控血壓的「腎素」及「血管張力素」;因此當孩子罹患腎臟病,發生活性維他命D合成減少,或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異常、貧血等問題,都會影響身高的成長。
「泡、水、高、貧、倦」為慢性腎臟病五大症狀,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和倦怠,當孩子出現這五個症狀,家長須當心,這可能就是腎臟生病的警訊。陳明群建議,勿隨意在奶粉中添加太多營養品,以免增加腎負擔,少吃高鹽、高油脂之食物和零食,並日常注意男女童局部清潔,減少便秘以預防泌尿道感染;若孩子出現茶色尿、紅色尿、泡沫尿、頭痛等高血壓症狀,或家族中有遺傳性腎臟疾病病史的孩子,建議可以每半年進行一次尿液篩檢。
「慈濟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預計每季舉辦一場,邀請花蓮慈院各專科醫師分享健康資訊,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官方頻道也會定期分享衛教影片,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訂閱,或私訊花蓮慈院FB粉絲專頁期望的演講主題。
圖/周威志醫師表示,若孩子每年身高成長小於四公分,即半年小於二公分,或第二性徵的延遲或提前發育,就要開始注意是否有生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