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疝氣是許多民眾難以啟齒的隱疾,常因延誤求醫而嚴重干擾生活起居,台南一位71歲婆婆由於不好意思找醫師,忍耐了20年的腹部腫脹感,直到最近疼痛難挨,才尋求台南市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啟用新式的「經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很快就恢復正常,9日全家回醫院向高聖勛主治醫師獻花道謝。
高聖勛說,疝氣的台語俗稱”墜腸”,腹內器官經由體壁向外不正常的凸出,以「腹股溝疝氣」最常見,年輕時因為肌肉和腹膜較有彈性,疼痛過後,通常腸子很快會擠回原位,但隨著年紀增長或疝氣囊內器官突出過久,水腫可能影響血流,移走器官不易推回去;若時間一久,器官(常見為小腸)會缺血壞死,這樣就變成「疝氣嵌頓」的緊急情況,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安全。
高聖勛指出,傳統的疝氣手術是以自身組織的張力縫合手術,術後張力大而導致傷口疼痛,復原慢,且復發率高,已逐漸被取代。90年代的無張力網膜修復術利用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人工網膜來修補,並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術後傷口比較不痛,復原時間比較短,復發率也比較低,已成為疝氣修補的主流。
許多微創手術的專家進一步將無張力修復術與腹腔鏡結合,近些年較為新興的疝氣修補手術有經腹腔腹膜疝氣修補手術簡稱TAPP、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簡稱TEP,兩種手術只要藉由肚臍下方一公分傷口及兩個0.5公分的小傷口,藉由腹腔鏡的幫助,便可在腹壁薄弱的地方做人工網膜的修補。
腹腔鏡術式可以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粘黏;傷口小而美觀,術後早期疼痛較少,可以較快重返工作/活動;降低慢性疼痛的風險 缺點為須自費衛材,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不適合用於高齡且具有多重疾病的病人。
他強調,根據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資料,每年大約有4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以腹股溝疝氣90%以上,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000萬病人接受腹股溝疝修補術。因此有疝氣問題的民眾需要盡早以手術治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