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建寧/高雄
「柴山獼猴搶匪團凶狠搶包還咬人、女學生擔憂獼猴搶食,取餐持BB槍防備…」新聞上出現一幕幕人猴衝突的畫面,柴山獼猴被形容成窮凶惡極的搶匪,但面對與民眾比鄰而居的獼猴,除了硬碰硬的人猴大鬥法之外,是否能思考以理解共存的方式與獼猴和平共處?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系近年來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合作,讓系上學生至協會實習,讓學生透過教育及觀察去理解台灣獼猴的習性,同時也幫助協會推廣與獼猴和諧共存的方法。
去年底高醫大人文社會科學院與日本人間環境大學總合心理學部簽訂學生交流備忘錄(MoU)。今年疫情趨緩後,日本人間環境大學搭上2023年3月的高雄醫學大學國際交流月系列活動,選派綜合心理學系5名交換生至高醫大進行為期3周的訪問學習。此次訪問交流,由高醫大心理學系櫻井正二郎副教授策劃,帶日本交換生實地到柴山觀察生態及獼猴群。上山前,櫻井副教授先請高醫大生物系陳炤杰副教授介紹台灣環境與生態;櫻井副教授則運用專業,用比較心理學觀點來解說包括獼猴之靈長類的行為比較,讓學生在上山前能做好準備作業。
爬山過程中,高醫大邀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為交換生實地導覽,認識柴山也講解台灣獼猴的生態、習性及猴群社會樣貌。在林秘書長指導下,學生們小心翼翼將食物收進背包,避免引起獼猴注意,途中也幸運遇見三群獼猴,感受與獼猴比肩而坐的特殊體驗,在獼猴群中坐下來聆聽林秘書長講解台灣獼猴在柴山的生存處境以及常見迷思;尤其聽到猴子們其實不只吃香蕉,而是雜食性動物,最愛吃果實,學生們都表示非常驚訝;此行也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獼猴其實沒有猴王的概念,而是以母系社會結構為主的群居動物。日本交換生對台灣生態環境及獼猴留下深刻印象,高醫大也希望能藉由這個特別的交流機會,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改善人猴之間因不理解帶來的誤解,學習友善共存之道,攜手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 15: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確保生物多樣性而努力。
圖/高醫大心理學系櫻井正二郎副教授(前排右一)請生物系陳炤杰副教授(後排左二)向日本交換生介紹台灣環境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