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國民/花蓮
後疫情時代,數位科技因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連結不同位置的人們,以創造共享的價值而成為主流,各行業都積極地推展數位轉型,活用數位技術,思考未來更多的可能性。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今年度辦理「玩數位 創未來」系列講座,邀請各產業菁英分享數位工具導入產業應用的多種方式,以Web3.0、區塊鏈應用、數位產業轉型等科技應用發展之理念,以多種面向的產業經驗分享,幫助花蓮青年能夠更深入了解跨領域之數位應用方式,並鏈結台灣各地區之最新發展。
昨(5)日的講座,邀請到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林昆穎來分享他的作品案例,昆穎從小在花蓮長大,擁有空間、哲學、藝術與演奏文憑,喜好閱讀,熱衷觀察,將一切養分幻化成創意的展現,於跨域學習交織的過程中,明確地對應出其獨特的思考邏輯及美學發展,從團隊共創,延展至產業政府共創,走入公眾視野擔任多檔大型策展的藝術總監與策展人,如2020與2021「臺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2021「台灣文博會」總策展人、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藝術總監,曾參與「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文化節目導演與聖火台裝置藝術、「台中國際花卉博覽會-聆聽花開的聲音」聲光機導演、「臺南藝術節-府城流水席」導演、2020台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並以豪華朗機工獲頒總統文化青年創意獎。
作為創作者或藝術家,豪華朗機工擅長將數位邏輯套入藝術當中,以材料本身(大多為回收廢棄物)作為藝術形態的展現,作品以設計精密又極富美感的型態,不著痕跡的與當地自然結合;而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有相當多角色的存在,當你在與不同人物溝通時,你的角色是需要跟著轉換的,每個轉換皆有關連性存在,時而平行,時而交織,每個部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以「人」的感受為核心價值,結合藝術、設計、科技,逐步轉化成一件件華麗的藝術品。
課程中分享許多公共藝術及活動策劃案例,公共藝術占公共工程比重的十分之一,為藝術領域中相當重要的商業模式,其中,大型裝置藝術需要考量後續10年的耐用度及美感的延續性,而如何讓作品不受年代更迭的影響而喪失其美學價值就是其中的重要關鍵;活動則是一種類似信仰的展現,目的是為讓人們聚集在一起,透過文化觀察、在地踏查到材料分析找到台灣氛圍,並經過細膩的設計,最終成為具有主題性、故事性,撼動人心的作品展現。林昆穎表示,環境中的各種物件,是會彼此說話的,而衍生出生態論述;科技的轉變,也進入這個看見關聯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的認知與做法連結在一起,再把這些認知與做法與其他人連結,更重要的事,看它後續長出來的樣子。
課程中,學員提問:「關於花蓮的整體規劃,例如美崙山公園及日出大道的公共工程景觀設計,如何能更貼近民眾的實用性並兼顧花蓮對外表達的品牌形象呢?」
林昆穎則表示,城市建設規劃有基礎的標準,美學與功能是需要藍圖,都會因時代共論而演進。比如,美崙山公園的米老鼠已佇立30餘年,當時直觀地讓美崙公園能朝向休憩樂園的想像,而使用米老鼠意象來標誌,民眾的美學意識進步,它逐漸無關美醜,而成為了一個記憶,而影響未來的美崙山公園的藍圖。日出大道也不乏爭議,以城市規劃來講,也極需讓民眾ㄧ同看見城市規劃的藍圖,才能觸發共識去集體建設未來的發展。
林昆穎也認為,不論如何在美學上的認知與做法應與民眾取得共識,讓未來的規畫成為大家認同的記憶。這需要一次次的討論與磨合,所以提倡共識創造,讓民眾的需求能夠與公共工程結合,共同創造未來的藍圖,才能期待未來的樣態。
花蓮縣長徐榛蔚關注青年發展區塊,並持續推出各項有利於青年返鄉、留鄉的政策,為協助花蓮青年深入了解跨領域之數位應用方式,並提升花蓮在地青年的數位應用實力,青發中心特別於今年辦理系列講座,將不同產業的菁英講師邀請到花蓮為在地青年授課,針對花蓮青年的需求作課程調整,分享數位工具導入產業應用的多種方式,告訴你如何突破框架、勇於創新,打造綻放科技內涵的未來商機。歡迎青年朋友踴躍參與系列課程,與我們一起玩數位,創未來,一起努力,讓花蓮也能夠成為青年朋友們發展未來的優先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