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專題
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這個節日在漢代以前有個很獨特的風俗,它同時是政府為男女青年舉辦的狂歡節,《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奔」便是指男女於戶外各自約會,在河邊的男男女女除了臨水沐浴,此時於聚會期間的私情歡愛並不算違反常禮規範。
上巳節也有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之說,用蘭湯以驅除邪氣。蘭草被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最好的洗浴方式「蘭湯沐浴」。 三月三還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采蘭,著新裝,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
上巳節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游之意越發濃郁。
西晉《夏仲御別傳》形容上巳時的洛陽「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農曆三月三日。至此,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士大夫、文人雅士等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近代以來,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逐漸銷聲匿跡,但在中國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區依舊流傳。 今日正好是國曆三月三日,雖然與農曆三月初三不是同一天,趁機看看宋代楊萬里《三月三日雨作遣悶十絕句》,其一: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褉仍逢三月三。忍遣晴光作陰雨,更將急濺涴春衫。」 其二:「荒餘只怪不愁聲,好語煩君細細聽。秧早不由田父懶,蠶遲端待柘陰成。」 其三: 「村落尋花特地無,有花亦自只愁予。不如臥聽春山雨,一陣繁聲一陣疏。」
台師大賴貴三教授步和文博,和第三首韻,寫下:「大塊文章道貴無,春華美景自然予。風生水起龍雲雨,澡雪形神器宇疏。」
附帶一提南宋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省)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後歷官國子博士、東官侍讀、江東轉運副使等。卒諡文節。與范成大、陸游、尤袤合稱為南宋四大家,也叫做「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講求活法,自成「誠齋體」。
圖/ 楊萬里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