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與科技業者國立成功大學人工智能數位轉型研究中心,整合臨床醫療、產業與學研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開發全臺首創「葉克膜和體外心肺循環手術資訊化AI平臺」進行臨床數位轉型與自動化AI建模平臺開發,希望能搶救更多寶貴生命。
葉克膜(ECMO)和體外心肺循環系統(CPB)是維持心臟、肺臟或肝臟等重大器官受損病患性命的精密且複雜的維生醫療設備,也是重症醫學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能在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向上帝借時間,為病人做出更多的醫療努力。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表示,感恩科技業者、成大團隊將先進的AI技術帶進花蓮,期待透過三方合作能將這項首創的技術,從花蓮出發,推廣到全臺灣、甚至是全世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具備ECMO和CPB醫療專業人員的密度仍然很低且熟練的專業人員養成不易,為了守護更多的生命,由花蓮慈院、科技業者與成大團隊,攜手開發的葉克膜和體外心肺循環手術資訊化AI平臺,是全臺首創的AI平臺,可以進行臨床數位轉型與自動化AI建模平臺開發,於2月20日,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吳彬安、外科部部長張睿智醫師與總經理陸鵬舉、成大人工智能數位轉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興,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三方共同投入專業人力,跨域整合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與臨床醫療經驗,攜手開發一套智慧化的重症病患臨床醫療管理系統,記錄病人從開刀手術過程至加護病房期間所產生的相關資料,使重症病人在最危險的階段,能即時且動態記錄他們的生命徵象、醫療和護理處置、醫療檢查等數據,並建立在雲端數據資料庫,透過自動化AI平臺自動生成預測模型或輔助醫療決策的系統,進行預判或警示提醒,讓醫師或護理人員能提早作醫療處置的預防,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病人的術後恢復狀況,進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成大人工智能數位轉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興提到,醫學臨床的需求、整合及醫師專業的投入,都能夠加速AI導入到臨床實際應用,很謝謝花蓮慈院、業者的支持,期待未來在臺灣創造成功例子並推廣出去,讓其他醫院一起來學習花蓮慈院。
總經理陸鵬舉說,AI是未來!很開心能與花蓮慈院、成大團隊一起跨領域合作,未來也將規劃與花蓮慈院進行資訊工程與醫學的合作項目。
業者研發團隊致力於主動脈側接血泵的研發,已成功自主發展出整套創新心室輔助器體內外系統,具有微創植入與早期介入的優點,可治療的適應症眾多,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形成一道涵蓋早期介入、急性或長期架橋至復原、末期架橋等待換心或終站治療的心衰治療完整產品線,預計於明年在英國進行First-in-Human (FIH)人體實驗,並繼續於歐洲及美國進行授證相關工作。
此創新研發獲得國科會為期三年的產學計畫補助外,這項產學合作計畫所開發的數位轉型工具與自動化人工智慧建模平臺,期待在導入臨床應用後,不僅能簡化醫護人員繁瑣的工作流程,並降低失誤生成的風險,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專業上,同時也可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加速他們術後的康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