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俄烏戰火綿延一年,在戰爭前線的士兵,因遭逢重大創傷事件可能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出現過度警覺、逃避麻木與再經歷創傷體驗等嚴重壓力症狀。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於《公共衛生與戰爭科學》線上直播主持時表示,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傳導路徑失調以及杏仁核功能疾患與PTSD密切相關,當患者面對壓力事件時觸發恐懼反應,將引發人體交感神經失調、內分泌與腦皮質反應,出現過度警覺、逃避麻木與再經歷創傷體驗等PTSD主要症狀。
陳秀熙教授說,未受良好軍事訓練士兵具高風險罹患PTSD,不僅影響個人功能也造成戰後軍人重返社會之阻礙,增加烏克蘭戰後社會重建困難性。PTSD族群相較於一般族群之自殺風險具亦高達六倍,顯示戰爭之PTSD將帶來個人與社會層次深遠衝擊。
目前陷入劇烈戰火衝突的頓涅次克地區於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隨後在親俄組織策動下造成一連串政治風波。雖然2015年雙方簽屬明斯克停火協議,親俄組織與烏克蘭政府軍之戰火衝突仍延續至今。陳秀熙教授表示,過往對經歷頓巴斯戰爭軍人實證研究發現,喪失重要夥伴者出現更嚴重PTSD症狀經驗,而高教育程度可減緩戰火對軍人心理衝擊。
此外,家庭結構亦影響PTSD個案之風險,有子女者由於難以在戰後回復家庭生活而反應出更嚴重PTSD症狀經驗。陳秀熙教授根據曾參與阿富汗戰爭英國士兵實證研究發現,軍人道德榮譽、領導與同袍關係可保護參戰軍人免於罹患綜合精神疾病,並且以同袍關係保護效果最大,此外,前述三項保護因子對於PTSD亦有約10%之顯著保護效益。根據美國應用數位科技於PTSD退役軍人治療效益評估,接受虛擬實境治療有效減緩軍人PTSD症狀表現。
戰火下軍人創傷後症候群評論
藉2022年網路搜索關鍵字分析,發現烏克蘭民眾對戰爭所致創傷症候群關注隨俄烏戰火持續僵持有所提升,截至年底搜尋量增加近50%。持續戰火增加對關鍵族群提供心理支持難度,藉此網路搜索分析可協助鎖定高心理支持需求地區,以展開心理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與介入措施。面對此持續戰火的軍人高度PTSD風險,烏克蘭在哈爾科夫州成立軍事心理復健中心,提供士兵多種療法,有助於加速修復心理壓力與創傷,紓解軍人心理創傷以恢復整全健康狀態保家衛國乃至戰後順利重返社會。
在上週土耳其震災後,各國陸續投入救援物資與人力期望爭取關鍵救援時間減少傷亡。然而如同軍人戰後PTSD處境,面對地震大型災難事件,前線救災人員是PTSD高風險族群,極需適當心理支持。根據1999年土耳其馬摩拉地區7.4級強震經驗,前線救災士兵較一般士兵出現更多PTSD症狀表現,以及亡者身分投射心理反應。呼籲全球關注救災同時亦關注前線人員心理健康。
許辰陽醫師表示,對於PTSD之治療發展,美國應用VR虛擬實境技術於軍人PTSD治療,客製化設計士兵壓力事件並搭配額外配備,使軍人在安全環境下可藉由數位科技置身戰場虛擬環境。透過不斷經歷壓力觸發事件解除制約反應,達PTSD治療效果。然而若要擴大應用於整體士兵心理治療,將面臨客製化設計導致高成本困境。此外,藉由數位大腦雙胞胎設計,結合電磁物理學與生理學,針對PTSD腦部受損情況模擬各介入措施,並評估治療效益有助於建立PTSD個人化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