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在這個科技造成人際冷漠的3C時代,「青少年憂鬱」儼然成為影響兒少身心發展的重大挑戰。許多青春期孩子由於情緒調節能力不夠健全、問題解決能力尚未成熟,導致他們對外發出的求救訊號很容易被大人粗糙貼上「叛逆」、「草莓族」、「抗壓性低」的標籤,以致加重憂鬱心情,甚至出現自傷、暴力等行為,鄧善庭諮商心理師從專業醫學角度,提出正確的情緒溝通與抗憂解方。
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場域,也是最依賴的避風港,兒盟呼籲應多加重視青少年情緒議題,在孩子的心情陰天下雨時,可以張開保護傘,正向的陪孩子走一段:
提升兒少社會支持
1.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勵及協助
父母的支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尤為顯著,但青春期孩子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也常覺得不被理解,建議家長增加和孩子相處及談話的時間,當孩子主動分享他所遭遇的困難時,多多給予正向鼓勵和協助。
2.增加兒少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
青春期的孩子很纖細,他們容易因缺乏與朋友或家人的連結而感到孤單、寂寞,也積極的在人際互動中尋求自我認同與安全感。藉由情緒教育,孩子可以正確學習如何覺察負面心情、主動表達自我及尋求支援,降低憂鬱纏身的機會。
3.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
根據兒盟2022年調查發現,多達78.5%的學生基於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隱私保護不足等原因拒絕使用輔導室,兒盟建議,學校應加強宣導輔導室功能、配合學生調整會談時間,並增加輔導資源的隱密性,例如增設線上一對一談話功能,讓孩子遇到情緒困境時可以隨時取得抒發管道。
4.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檢查
孩子身體不舒服可以用肉眼觀察,但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看得出來,兒盟建議政府應規劃將心理健康評量納入定期檢查機制,比照護眼護照提供青少年「護心護照」,教導孩子心理健康知識、簡易評估問卷和相關諮詢資源,針對高風險兒少也應定期關懷、適時轉介及長期追蹤,以便隨時掌握孩子的身心健康。
5.增加兒少社會能力
兒少的社會能力可以從日常生活裡慢慢培養、鍛鍊,兒盟提供少年專線和LINE@線上聊服務,讓13-18歲的孩子可以隨時找社工訴說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另外,兒盟也在台中一中街設置「少年+」,提供兒少一個休憩身心、學習人際互動的多元空間。
針對育有18歲以下子女的照顧者,兒盟也設置了親職教養專線,由專業社工傾聽家長的教養困難,一起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少年專線】0800-001-769
【少年LINE@】@youthplus_cwlf
【親職教養專線】0800-53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