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烏凌翔
在台灣,提供企業界第一代創業者乃至高階主管們二次學習之旅,開風氣之先的應該是政大「企家班」。1997年,台大等大學也紛紛跟進,一時之間,企業界人士從職場走回校園,再唸一個Executive MBA的碩士學位,蔚然成風。
這項需求的產生是因為二戰後的世界經過了一場劇變。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成長的台灣中小企業,有許多都茁壯成為大型集團公司,不但掛牌上市,甚至走向世界,跨國經營,企業領導人無法再憑直覺應付共產世界開放、貿易全球化、台幣升值、資訊時代夾帶著網路狂潮 . . . 等等外在大環境變化的衝擊,他們需要先進的管理知識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一個甲子過去了,世界又開始改變。
以自由主義為主導思想推動全球化的美國,竟然開始立法來補貼特定產業的公司,何以致之?以計劃經濟推動國家發展、脫離貧窮的中國竟然強調尊重WTO與市場機制,能相信嗎?
改變的標記年代是2018,事件是中美貿易戰,不過現在人們更常用科技戰的角度,來觀察這場大國權力之爭。
當下的關鍵是半導體產業,台灣因而受到矚目,焦點公司無疑是台積電。美國的政治人物訪問台灣要拜訪它,退休的創辦人,有時還要出面接待;台積電的相關訊息,常常搶佔政治版面,甚至每每成為政論節目的話題。
美國企圖讓中國「國內造不出、境外買不到」晶片的戰略目標,能達成嗎?中國以千億為單位的大筆資金挹注,企求晶片製造自主的目標,有可能掙脫制裁嗎?
企業界不能繼續只關心經濟面的遊戲規則了,企業家們被迫面對政客們主導下的全球供應鏈重組。
公司管理者需要了解另一套知識體系來解惑,譬如:民選或專制政府的決策是如何產生的?民主與民粹的差別何在?為什麼單一席次的選區中只會出現兩大政黨對決?棄保效應在什麼條件下必然發生?推動國際秩序變化的終極力量是什麼?美中科技戰,最終誰會勝出?
這套知識體系比建立公司資源管理系統或任何系統都更為關鍵,因為後者可以交給專業幹部處理,前者-能夠幫助制定公司最高決策-卻只能由決策者親力親為,因為後果也只能自負,無所推卸。
困惑於地緣政治紛擾的決策者們,來唸台大政治系EMPA(Executiv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EMPA)班吧!來為之後可能還要延續數十年的中美競爭衝擊,找到趨吉避兇之道。
不過,必須先警告!台大政治系EMPA每堂課都由助教按座位點名,一學期缺課三堂,這門課就重修!畢業要繳交論文,沒有老師會提供「公版」;雖然不多,總有學生兩年後沒法拿到畢業證書. . . 嚴格嗎?並不,這些規則只不過是取得真正學問的合理場景與應付的代價。
反之,按部就班取得的成果,悠關企業的生存發展,不但值得投資,而且必需及早,因為美中科技戰的發展,天天都在快速推進,比科技本身的進步速度還快呢!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https://politics.ntu.edu.tw/?p=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