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後疫情」時代,出門爬山、踏青成為時下最流行的旅遊型態!但若從事戶外活動而造成身體疼痛,應該怎麼辦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民眾應先就醫確定造成原因,如經醫師評估建議使用醫用護具,則應選擇具醫療器材許可證或登錄字號的產品,以確保使用安全。
肢體裝具與軀幹裝具是常見的醫用護具,其功能是用來支持或固定軀幹、頸部、上肢或下肢的骨折、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等狀況,或為因疾病造成身體結構變形時的矯正或整直之醫療器材。
慎選護具,符合需求最重要
食藥署說明,選擇醫用護具來支持或固定受傷部位,可減輕不適症狀,除了參考專業醫事人員的建議,也要考量受傷或須矯正的部位、體型、使用時間、穿戴方式與穿脫方便性等,應符合個人條件與需求。使用後若未改善或症狀加重,應立即就醫。
另外,醫用護具僅是透過支持或固定來保護身體受損部位,並非萬靈丹,更無法達到治療疾病、改善疲勞及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食藥署提呼籲,勿信誇大不實的效能宣稱,需具備正確選用觀念,治療得宜,加上醫用護具帶來的保護效果,才能避免舊傷反覆發作。
購買醫用護具,遵守醫材安心三步驟
食藥署強調,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安全,購買醫療器材時,請遵守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先「認」識醫用護具是醫療器材。第二是「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及其標示。第三是詳看說明書,正確使「用」醫療器材。若想瞭解有哪些醫療器材及其相關資訊,可至食藥署網站之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http://www.fda.gov.tw >業務專區>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
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事件,請至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
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