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有些民眾在買房時,社區規模也成為挑選條件之一,有的認為戶數少的社區,雖然住戶單純,管理費卻要分擔較多;反之,戶數多的社區,雖然管理費較少,但人員進出較為複雜。那麼到底該怎麼挑,才能找到心儀且合適的社區呢?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 A你的Q》表示,買房不能挑總戶數少於100戶以下的,因為這攸關未來管理費(大公/小公電費、維修費),每戶要分擔的金額就會變得比較多,「不願出的你用管委會告他曠日費時,或是有的是投機客或遠住國外的,你根本收不到這些費用」。因此,他建議要買房就要考慮100戶以上的才對,「雖然大社區很難管理,但至少有錢就可以維修社區就能運作。」
貼文曝光後,大部分網友們卻認為戶數的多寡不代表社區的好壞,「曾經做過205戶的社區秘書跟你說,戶數不代表好壞,是管委會很重要」、「真不要買小坪數那種,就算住戶超過100戶也沒用,基本上很容易是大部分投資客,鄰居都是租客,來來去去,管理不易,也沒向心力,管委會形同虛設」、「管委會怎麼運作比戶數重要,但戶數少真的沒錢請24小時管理員是真的」。
也有過來人分享住戶數多社區的缺點,「坦白講,十幾戶是真的太少,但是100戶以上又太雜,我都住30-50戶的,住戶單純也沒有太多問題,電梯該換就換、設備壞了就修,運作都很正常」、「之前有住過500多戶的社區,雖然是一層兩戶,但住戶人多到很可怕,真的不好管理,而且管理基金的金流非常不正常」。
針對應該要買多少戶數的社區,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曾表示,其實很難一言以蔽之,依產品、區位、房價等級的不同也有所差異,他舉例,「以台北市蛋黃區的超級豪宅來說,建議不超過50戶為佳;一般的優良社區,像是總建坪5、6千坪,每戶4、50坪的社區,大約100多戶比較恰當,假設每坪管理費100~150元,每個月有7、80萬的收入,就足以支出管理人員、維護設備費用」。
因此郭紀子建議,以小宅為主的大樓或社區,戶數以不超過100戶較為適中。同樣以管理費的角度來看,假設每戶平均15坪、每坪管理費100元,每個月大約有15萬元收入,這樣運轉起來其實是很困難的,光是保全人員支出就沒了,其他像是電梯的保養、清潔、公設的保養就不用談了。
然而,戶數過少對於社區的財務狀況就是一個考驗,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就曾提醒,小型社區由於戶數少,一旦需要維修的公設多,管理費平均分擔下來也會比較高,一旦管委會公積金短缺,本來購屋時是一大誘因的公設,反而會淪為荒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