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預售屋完工時程越拉越長,以往2-3年工程期,如今甚至有建案一蓋就是5年、8年,消費者不僅要拉長等待時間,更怕遇上爛尾樓,有些人因此偏好選擇接近完工的新建案,認為較有保障,不過卻有網友發現,自己1年前看過的近完工預售屋,時隔一年再看,外觀竟然幾乎一點都沒變。
原PO在PTT上發文,貼出某透天建案的現場照片,他表示自己去年看過該建案,陰錯陽差之下沒有購買,時隔一年又經過該地,想說過去看看,沒想到接近完工的房子外觀卻幾乎跟1年前一模一樣,讓他慶幸還好當時沒買房,也好奇建商為何「死不完工」?
網友們紛紛點出背後原因,「不完工才能一直加價賣啊」、「肯定是雙北價豪宅」、「沒人買建商沒錢蓋下去」、「不完工永遠屋齡都是0」、「因為不想交屋,還在想辦法怎麼違約」。
內行網友分析,以該建案興建狀況來看,應該從2021年前就已經開賣,但隨著建築成本大漲,開案時的售價過低,建商不願意花太多錢收尾,加上完工後的餘屋若是長時間未售出,會被課囤房稅,也讓建商寧願拖著也不完工。
另一項拖延完工的可能原因在透天型建案特別常見,就是「二工過多」導致使照無法順利申請,內行人透露「透天基本沒有不二工的」。也有建案太多購屋者客變,導致一直改圖遲遲無法完工。或是建商與地主合建,收尾時原地主過世,,繼承人跟建商鬧翻,導致使照拖延多年都請不下來。
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指出,台灣預售屋缺乏一套完整的專法,相關法令散落各處,對於消費者的保障更是嚴重不足,最為關鍵的「履約擔保」僅僅是個行政命令,只是徒具形式,一旦出狀況,購屋者的下場就是「財去樓空」。
張欣民提醒,許多首購族礙於手頭自備款不足,只能選擇付款較輕鬆的預售屋,但要避免「踩雷」,有3類高風險建案最好別碰,其一是新建商的建案,這類公司通常財力較弱,也缺乏市場的應變能力,在房市多空交雜的情況下,很容易面臨倒閉的命運,建案最後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爛尾樓,即使很幸運交屋了,施工品質恐怕也堪虞。
另一種則是小型建案,當營造廠人力吃緊時,容易先放棄小型建案,抽調人力到合作較久的建商建案。而許多危老建案則是集合上述兩種風險的最大地雷,大部分承做的都是新建商、小基地建案,加上為了搶更高的時程容積獎勵,很容易成本計算失準,一旦遇到工料成本上漲,就會掉入進退失據的狀態,民眾在選購預售屋時要更加小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