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薪水跟不上房價漲幅,民眾可負擔的房屋總價變低,為了吸引買盤,建商會縮小坪數,並以低總價、高坪效為主打訴求。
不過,有網友在PTT上指出,近期看到建案越蓋越小,價格卻沒有降低多少,特別是在竹北和北市看到許多兩房或是2+1房,有些小的可能擺一張桌子、一個櫃子就沒有多餘空間,讓他很不解地說「室內不到30坪不會很難受嗎?」
沒想到這問題曝光後,在臉書也引起熱議,雖然部分網友表示「先求有再求好」,但多數人認為現在許多新成屋或預售屋雖然主打小資族、首購族能輕鬆入手,但實際上公設比很高,使居住的坪數很小,想要買到舒適的坪數還是得花大錢才住得起,「室內30坪起碼要買到46坪以上」、「買房是為了公設?」、「買30坪卻有快10坪在公設,好心酸」。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台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統計範圍為華廈、大樓建築,不含5層樓以下的公寓、透天)平均公設比為35.9%,新北市則為33.8%。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曾表示,如今若來到30%的公設比,大多還是被視作相當低,但市場可容忍程度也不高,來到4成是忍受上限,增至5成以上則已為高公設,多為高價宅,或是買來做出租的套房。
而公設若是都在於泳池、庭院、交誼廳一類,最後常有淪為低使用度、低整潔度的情況,要是並非高價宅專人維護管理,對於一般民眾則為需留意的地雷公設,自然不如當初就規劃更多的專有室內空間。
至於相當低的公設比,比方說低於三成,陳炳辰則認為也別高興得太早,應多為屋齡老舊的物件,居住安全性與其他老宅延伸的問題均也會反應在實際居住情況上,房價更不至於太高,當然如果要買這樣的產品,既然已經犧牲了新屋的宜居性,公設比多有2成不到,甚至在1成5以內,紮實的室內空間會是老宅常被論及的利多之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