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最新出爐的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但以標準化發生率來看,大多都有下降的現象,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可能與covid-19疫情影響相關,從2020起疫情開始在國內蔓延,為配合防疫醫院也啟動降載,民眾主動篩檢的意願也明顯大幅下降,恐怕造成拖延使得病情惡化,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有的人甚至菸、酒、檳榔不離身,有可能會引發肝癌、口腔癌,不可忽視。
安排健康檢查、提早篩檢癌症、及早治療才是上策,錢政平副院長也針對肝癌、口腔癌,以及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等其他癌症篩檢資訊說明:
肝癌:
B、C型肝炎為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肝炎在藥物治療上都有很好的成效,B肝、C肝的患者務必要定期追蹤,並且評估抗病毒藥物之治療,避免讓肝炎惡化成肝硬化及肝癌。
錢政平醫師提醒民眾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是預防肝病變的關鍵動作,可利用抽血(天門冬胺酸轉胺酶GOT、丙胺酸轉胺酶GPT、甲型胎兒蛋白AFP)結合影像檢查(腹部超音波)為肝臟做好初步防守。
口腔癌:
目前國健署有提供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者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長期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約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的習慣);其它像吸菸、喝酒、陽光照射過度(唇癌)、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或殘根、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套子)及長期營養不良等也會有較高機率誘發口腔癌發生。建議有上述危險因子者務必定期請專科醫師做口腔檢查。
其他癌症:
錢政平醫師也補充說明發生率排名第6、7位的攝護腺癌及甲狀腺癌。由於國人飲食西化以及老年人口增加,男性專屬的攝護腺癌罹患機率也隨之增加;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雖然大多好發在老年,但男性從40歲開始甚至更早,就有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建議成年男性每年都應安排一次攝護腺超音波檢查並搭配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使檢測更精準。
甲狀腺癌與大多癌症好發在中老年相反,年輕族群都需注意甲狀腺癌發生的可能,且女性發生率較多。錢政平醫師提醒民眾甲狀腺癌與常見的甲狀腺腫大沒有正相關性,建議民眾20歲開始就可為自己安排定期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若發生異常可依照醫師建議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