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收藏40到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如碗、盤、花瓶、筷子桶,高雄地區客家界人稱「吳老師」的吳聲淼,2023元旦假期,從1/2日起,將在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的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地下展場展出「尋硘」展,33件收藏作品,反映出二戰後客家的發展脈絡,與簡約樸實的客家硬骨氣精神,用文物展品來述說族群發展的歷史脈絡故事,生動有趣!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元旦假期第二天開始展出。(記者陳雯萍攝)
出生新竹關西,從小被要求在家中必須說客家話,也養成吳聲淼對客家的認同,與對客家文化的好奇與興趣!
圖/出生新竹關西,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記者陳雯萍攝)
國小的時候,父親買的一個客家陶瓶,以及高中時候,媽媽送給他含有原民文化圖騰的陶杯,讓他對陶瓷器皿符號與族群文化之間,有了更多的想像。年輕時,曾多次接觸陶瓷創作,甚至帶著孩子們到蛇窯彩繪DIY創作。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為五菜一湯的梅花餐。(記者陳雯萍攝)
民國80年代,組成社團,即透過民間力量分享與傳承客家文化,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客家組成立,吳聲淼以在民間推動客家文化的專業與用心,被延攬進入,當時,研究推廣客家文化的足跡,更遍及南部8縣市。後來,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吳聲淼進入服務,也成為推動客家文化的重要一員。
圖/吳聲淼從私人社團到公部門,推動客家文化不遺餘力!(記者陳雯萍攝)
從私人社團到公部門,一生推動客家文化將近30年,從沒有客語認證時代的自創(編)教材,寫客語詩、歌(詞),甚至小說,吳聲淼也擠身南部客家文學的行列!近年來,著手收藏客家文物,更集結客家長輩遺留、同學與自己搜購典藏的文物,在2022年底即將退休之際,著手「尋硘展」的策展,除了做一個完美的結束,也希望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圖/吳聲淼編寫出版的客家教材、小說、詩、歌。(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記者陳雯萍攝)
戰後簡樸的台灣,五菜一湯的「梅花餐」興起,現場展出的文物中,碗內的魚、龍蝦圖案,吳聲淼說,也映照出那個年代物資缺乏,客家親族透過食用器皿彩繪的圖案,對美食豐收的想像,以及希望生活能越來越好的期望。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為五菜一湯梅花餐盤所展現的符號意象。(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為五菜一湯梅花餐盤所展現的符號意象,人民期求豐衣足食。(記者陳雯萍攝)
另一桌展出的碗盤,有魚、蝦、山水、水果、松鶴的圖案,則是隱藏一種文化符號圖騰的寓意,如松鶴代表長壽,柿子,代表「事事如意」。此外,這些食用器具的彩繪圖案,也看出早期台灣社會對生活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展櫃中,也展出難得一見的三個龍蝦小碟子,碟中文案寫著「高雄記得飲食店」,電話號碼為5個號碼「56624」,相較現在的7碼與8碼,也看出那個年代與眾不同的表現形式,是相當珍貴的文物。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為五個電話號碼的蝦碟。(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為五個電話號碼的蝦碟。(記者陳雯萍攝)
第三排左右碟子內的鯨魚圖案,以鯨魚涵意象徵「金玉滿堂」,相較現代物資一點也不匱乏的設計風格,也形成相當有趣的對比。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鯨魚圖案,以鯨魚涵意象徵「金玉滿堂」。(記者陳雯萍攝)
另一個展櫃中,則展出四個俗稱「客(家)人碗(台語)」的陶碗,其差別,是在碗的腰身有摺碟痕的「摺腰」,在過去台灣社會,幾乎只有客家人才會製作與使用。而其碗內與碗外的彩繪圖案,以青花釉色為主,相當的簡約與樸實,對比置中的「八角碗」,鮮艷多元的色彩,也看出當時台灣富有家庭的奢華。
圖/俗稱「客(家)人碗(台語)」的陶碗,其差別,是在碗的腰身有摺碟痕的「摺腰」。中為八角碗,為閩南人食用的碗,造型、色澤、鮮艷度都不同。(記者陳雯萍攝)
圖/俗稱「客(家)人碗(台語)」的陶碗,其差別,是在碗的腰身有摺碟痕的「摺腰」。中為八角碗,為閩南人食用的碗,造型、色澤、鮮艷度都不同。(記者陳雯萍攝)
另一個展櫃中的青花釉盤子,簡單的線條,隱隱約約呈現出的日本富士山,也道出了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食用器皿圖案,所反映出日本統治台灣時代,對台灣人民生活造成影響的歷史脈絡。
圖/日本富士山的碟子,呈現出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脈絡。(記者陳雯萍攝)
另一個展櫃中展出的「菜公豐谷宮」碗,也呈現當時真實的台灣的客家人生活文化,吳聲淼說,左營菜公路當年是高雄市區客家人聚集的聚落,菜公路的豐穀宮,也是客家人精神所繫之所在。
圖/「菜公豐谷宮」碗與吳聲淼所寫「菜公之歌」的有趣故事。(記者陳雯萍攝)
吳聲淼也說出一段有趣的故事,是他曾寫過一首客家人的歌「菜公之歌」,歌詞中就寫出「菜公路豐穀宮」,客家歌完成之後,後來他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菜公豐谷宮」碗,於是二話不說就買下它,這樣的巧合,讓他至今仍念念不忘!
圖/「菜公豐谷宮」碗與吳聲淼所寫「菜公之歌」的有趣故事。(記者陳雯萍攝)
寫客家歌,也寫客家現代詩,現場也展出吳聲淼的客家現代詩「碗公」。他說,「碗公」的由來,是在紀錄新客家文化園區主場館二樓的2個客家碗公,詩中寫著「碗公」盛過所有的酸甜苦辣、冷熱,意味人生所嘗盡的「酸甜苦辣」,與人間冷暖,如今碗空又被收藏,象徵人民物質的滿足,已經不再需要「碗公」。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記者陳雯萍攝)
而在本櫃其後的兩個碗,上綠有三個環線,在現代的陶瓷碗中不復見,也反應那個年代在生活美學設計上的用心。
圖/碗的上綠有三個環線,在現代的陶瓷碗中均不復見。(記者陳雯萍攝)
系列的展品文物中,還有討喜的粉紅碟,曾造成鷹歌蛇窯陶碟的大賣;難得一見出現釉下彩的紫色;陶瓷筷子桶的設計,反映出客家人檢樸生活中的創意;兩個同樣圖案設計的碗,但師父手工畫出後的微細差別,也看出當時手工釉下彩的功力,以及個個文物都是獨特的唯一,更映照出當年客家人的生活美學,相當有趣!
圖/左上碗中難得一見出現釉下彩的紫色,也反映出當時的功夫。(記者陳雯萍攝)
圖/討喜的粉紅碟,曾造成鷹歌蛇窯陶碟的大賣。(記者陳雯萍攝)
圖/討喜的粉紅碟,曾造成鷹歌蛇窯陶碟的大賣。(記者陳雯萍攝)
圖/陶瓷筷子桶的設計,反映出客家人儉樸生活中的創意。(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中為陶做的筷子桶的設計,反映出客家人儉樸生活中的創意。。(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中的白梅盤,做為藝術品。(記者陳雯萍攝)
還有反映客家人克勤克儉精神,當年流行修護陶瓷碗的行業「鋦瓷」,更多有趣的故事與客家文物,歡迎到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的新客家文化園區地下展場觀賞。
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吳聲淼策展的「尋硘」展,從112年1月2日起展出至2月24日止。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中說明當時的行業「鋦瓷」修護。(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圖中說明當時的行業「鋦瓷」修護。(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小瓶中的松鶴圖案代表長壽!(記者陳雯萍攝)
圖/吳聲淼用珍藏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文物說故事!舉辦「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與生活美學。(記者陳雯萍攝)
或線上觀看影音新聞報導:
漾新聞|用文物說故事!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尋硘」展 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 高雄新客家文化園區元旦假期盛大展出 https://youngnews3631.com/news_detail.php?NewsID=3006#.Y7EsKaz1KRs.lineme
影/用文物說客家生動的故事!40-60年代客家食用陶瓷《尋硘》展,映照客家簡約樸實精神,2023年元旦1/2日起,高雄新客家文化園區展出!/漾新聞 https://youtu.be/Gercy503b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