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徐啟銘特約講座教授是唯一獲得師鐸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國家產學大師獎等三冠王肯定的大專院校教授,這些獎項在教學、研究及產學領域都是至高的榮譽,「我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拿師鐸獎,很幸運得到國科會研究獎、國家產學大師獎,但最開心獲得師鐸獎。」徐啟銘掩不住興奮分享獲獎喜悅。
沒有顯赫家境,成長在複雜的居住環境,徐啟銘的求學經歷並無特別傲人,但家人的犧牲,成就了他在國外求學的夢想。從小立志當工程師徐啟銘,高中開始接觸化學,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化工碩博士學位。喜歡求真,對身邊人事物充滿關懷的他,選擇攻讀化工製程安全,以專業守護大家。
「我們的貢獻,不會有人知道,只有出事的時候」,徐啟銘半開玩笑地說。化工製程安全領域不是熱門的,但製程安全卻是化工最可以真正關懷人的。他堅持做真的東西,因為安全與生命交關,不能不重視。徐啟銘認為,做這個領域一開始不太被認可,或許也感到寂寞,但只要有自己的見解,認真的做、努力的做,慢慢就做起來了。
就這樣二十幾年默默耕耘,攤開徐啟銘的研究成果,大量的學術論文發表、高引用率,不但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更成為美國化學工程學會會士(AIChE Fellow)、英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IChemE Fellow)、名列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H-index(=43) 於國內工程與科技(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領域排行第13名(由Research.com統計),徐啟銘教授於化工製程安全、產業防災與風險評估相關領域,在臺灣和國際上皆具有舉足的貢獻與影響力。
徐啟銘不僅投身研究,為了化工安全更是勤走現場。不論是2014年的高雄氣爆、2015年的八仙塵爆,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境公安現場都有徐啟銘的身影,而國內像是臺灣巴斯夫、日月光、臺塑集團、臺灣中油、長春大連、李長榮、台積電、國喬、中纖集團、奇美等百家公司,都與徐啟銘成立的製程安全與產業防災中心合作。
徐啟銘謙虛的說,他是廣結善緣、彼此信任,只要是他與團隊承接的計畫案,都會審慎地做化工安全評估與製程防災,絕不可能造假,更不會更改任何數據,安全是絕對的信任與真實,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守護環境安全,並朝著正面的方向持續正向循環。
「我很幸運有一位把我當自家孩子的指導教授。」美國密蘇里大學蘿拉分校博士班指導教授Marshall E. Findley在指導徐啟銘的三年中,從沒有說一句苛責的話。徐啟銘說,老師把我當朋友、當家人、當自己的孩子。「我們生活、研究、工作都在一起,當我有問題而他也不懂時,他便會直接對我說:『我也不懂』,但過了幾天後,老師會帶著我的問題一起積極討論,這些師生互動點滴都深深影響了我。」而原本自認為語速過快、邏輯思想跳躍,沒有那麼適合當老師的徐啟銘也突然驚覺,原來老師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這麼深遠。「我想要跟我的指導教授一樣關懷學生、分享我的經驗,把學生當成家人。」這樣的念頭讓他返臺從事教職。
徐啟銘說,他的實驗室接納所有人,他和學生講話很客氣,也常陪著學生,他不希望學生需要因為經濟壓力工讀。他曾遇過生活真的很困苦的技職學生,無法繼續升學,但一定盡可能讓他們可以接計畫,支應生活經費,讓他們可以無憂慮地繼續讀書,專心在課業與研究上。
徐啟銘不僅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照顧,在教學上仍戰戰兢兢。「教了27年的書,我每一堂課都還是花3小時備課,我不會因為這門課教這麼久了,而減少備課的時間,課堂上仍有許多新的研究期刊論文等新知,要與時俱進和學生們分享。」徐啟銘也認為,課堂教學不要過於艱深,讓學生真的懂了,引發他們學習興趣更重要;當老師的能讓學生有清楚的概念、建構價值,再教導他們認真的態度就夠了。
很難想像一天只有24小時,如何兼顧教學、研究、產學。每天只睡四個多小時,徐啟銘笑著秀出滿檔的行事曆,臉上不是疲憊盡是滿足,他也感謝家人的一路的陪伴及全力的支持。充分運用每個時間的他,每個空檔也不得閒,幾乎隨時隨地幫忙學生修改論文和工作,假日也不例外,但他仍保持每天至少走一萬步的習慣,利用快走的時間思考,精力充沛。
或許是老師這個身分可以一直和年輕人在一起,讓現年60餘歲的徐啟銘總是充滿著活力與熱忱,他秉持著自己的座右銘「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期許以天道酬勤的思維,培育學生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更將「慈悲待人」的信念徹底落實。對他來說,教書這分志業,無疑是最「成就和榮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