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穎編輯
臺灣民間舊有“無福不成衙”之諺流傳。吳瀛濤在《臺灣諺語》(臺灣英文出版社1979年版)裡解釋說:“清代,臺灣的官吏多數是福州人,此因福州是福建省的省垣,而當時閩、台管轄未分離,所有臺灣的州、廳、縣官,大部分是由福建總督、巡撫,從省內揀選,自然上至撫台衙門的幕僚,下至縣丞衙門的雜員都充斥了福州人”。這裡有一個誤解。
清代回避制度規定,督、撫以下,雜員以上,均各回避本省;即使非本省,500裡內亦不得為官;教職稍可放寬,止於回避本府。而幕友是官署裡沒有官職的佐助人員,其聘用不受回避制度約束。福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教職和幕友是福州文人樂於接受的職位和職業。所以,“無福不成衙”反映的歷史真相是,清代臺灣各地各衙門常有福州人充任教職和幕友。
另外,“福建總督”是民間的說法,臺灣建省後有“福建總督管三省”之諺喻人管得太寬。“福建總督”準確的說法是“閩浙總督”,管的三省是福建、浙江和臺灣。建省後的“福建臺灣巡撫”接受“閩浙總督”節制。
摘自汪毅夫先生的著作「話說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