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力士
前言
Ray Dalio 在”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提到幾個國家(例如,荷蘭、英國、德國、美國、俄國、中國)過去600年歷史的演變與興衰,各自從崛起、興盛、到衰敗,都不免經過三大循環:
一、貨幣、信用與負債(Money, Credit, Debt)
二、內部秩序(Internal Order)
三、外部秩序(External Order)
中美未來十年的對抗當然難脫這三大循環,那麼夾在中美對抗之間,台灣未來的發展是否也不免依循這三大循環?
我們先從2022年11月26日剛結束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所反映出台灣「內部秩序」(Internal Order)的變化,來探究台灣未來幾年可能的局勢發展。先從六都中台北市選舉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民心向背與政治意涵談起:
台北
柯文哲在2014年以政壇素人當選台北市長,柯的當選是否代表藍綠對抗在「天龍國」被中止?
作者個人並不如此認為:因為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並沒有參選,這代表蔡英文試圖建立「綠白合」的政治結盟;201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推出姚文智參選,則代表著「綠白合」的政治結盟破局。
柯文哲挾八年台北施政政績,推出黃珊珊副市長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嘗試建立「藍白合」的政治結盟,作為自己2024年問鼎總統大位的前哨戰。可惜,黃在「三腳督」的台北市長選舉中,居然排名第三。
黃在台北市有完善的施政經歷(從議員到副市長),也深獲年輕選民支持,按理說,黃的得票不應該屈居民進黨陳時中之後,甚至還有可能挑戰國民黨的蔣萬安。作者本人及周圍朋友都可以接受黃出任台北市長,甚至認為她會比新手上路的蔣,更能無縫接軌地延續台北市政。
陳時中在擔任Covid防疫指揮官期間,做了太多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的防疫措施,以致於台北市的「中間選民」(淡藍與淡綠)都不樂見陳的當選,而不得不將選票集中投給蔣萬安;所以黃珊珊拉走了民進黨年輕及淡綠選民的票,蔣維持住深藍與淡藍選民的票,陳則守住深綠選民的票。
陳這次得票率(31.93%)為綠營歷屆倒數第二,略勝2018年的姚文智(17.28%)- 2018年九合一選舉因為公投案過多,形成「邊投票、邊開票」的荒謬局面,綠營選民在排隊投票時,邊看電視開票結果,便自行棄姚保柯,導致丁守中以三千多票差距飲恨。
作者觀點:
黃珊珊在這次台北市長選舉,不僅沒有得到柯文哲八年政績的「加持」,反而有點像是柯文哲與蔣萬安在競選較量 – 六都中桃園也出現類似的情節。
台北市長選舉敗北後,柯在任期不到1個月之際,出訪日本沖繩3天,推廣台北市觀光及悠遊卡 – 柯藉出訪時沈澱一下,未嘗不失妙招。 雖然民眾黨選輸台北與桃園兩市,縣市議員的選舉結果也不如人意,但是高虹安畢竟守住新竹市長選舉,而且還是以民眾黨員身份勝選。
未來,老柯是否還有問鼎總統大位的一線生機,端看高是否能夠牽連出她的「主子」郭台銘;不過在新竹市長選舉激烈廝殺期間,老郭「似有若無」的表態,頗耐人尋味 – 老郭與老柯之間是否能夠重新燃起「化學反應」,應該會是2024年總統大選的一大看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