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長不高,因此想透過照骨齡來評估孩子是否真能「長大」,但萬一發現骨齡比實際年齡小,是否就等於長不高?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事實上「比實際年紀小未必會造成矮小」。
▲骨齡比實際年紀小未必會造成矮小。(圖/Shutterstock)
男生普遍青春期較晚啟動,所以進入診間醫師都會做第二性徵評估。李翊誠醫師表示,若尚未進入青春期,且1年有長4-6公分,則家長可以不用緊張。事實上許多男孩子都有「體質性矮小」。
臨床可見骨齡與青春期都比同齡孩子晚,但到高中還在成長,而且最終可以達到遺傳之身高。這種「大器晚成型」之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與觀察。
李翊誠醫師指出,其他會造成骨齡偏晚之疾病包含「營養不良」、「甲狀腺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等問題。這些通常生長曲線會有明顯身高、體重停滯之問題。「營養不良」問診即可診斷,且曲線合併體重低下。「甲狀腺低下」初步篩檢即可確診。反而是「生長激素缺乏」,一般要觀察1-2年以上,身高持續<3%,1年長不到4公分,骨齡與實際年紀晚2年以上才要考慮。
骨齡比實際年紀大未必是性早熟
在女生則常常因為性早熟有骨齡超前之現象。這種情況乍看之下身高很高,但因為骨齡提早癒合,而造成最終身高偏矮。李翊誠醫師表示,診斷女生性早熟,需8歲前有胸部發育、骨齡超前2年、且最終身高受到影響才需治療。許多9歲長胸部、骨齡超前半年或1年的個案,只能算正常人裡面偏早,而不算性早熟。甚至過度肥胖也可造成骨齡提前。這些正常的孩子,事實上很多都可以達到遺傳身高。刻意使用藥物延緩月經來臨,目前已證實對日後身高幫助非常有限。
骨齡與實際年紀一樣也可能有問題
李翊誠醫師表示,另外有些疾病,骨齡與實際年紀一樣,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檢查都正常的孩子,則需要考慮「透納氏症」與「矮小基因缺損」等問題。以上2種疾病身高都會持續<3%,且都是國內施打生長激素重要適應症之一。「透納氏症」為女性最常見性染色體疾病,典型核型為45,X。臨床上常有身材矮小、性晚熟、先天性心臟與腎臟病等問題。除了施打生長激素,還需要定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做治療。「矮小基因缺損」為先天性骨病變,通常家族內有許多人矮小,手腕X光會呈現典型V字型的生長板樣貌。
骨齡檢查對於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而言,可做為參考但非必要之檢查。李翊誠醫師表示,有經驗的醫師可以根據生長曲線、病史、理學檢查而做出適當之判斷。
李翊誠醫師表示,大部分正常體位(身高體重介於3~97%)且符合青春期表現的孩童並不需要照骨齡。許多坊間診所,要家長花許多錢做骨齡及一堆抽血檢查實屬不必要。
更多家長甚至忽略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最重要的是鼓勵與陪伴。過度地比較與責罵,不僅無益,還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身高的比較其實是相對的,除了跟同儕相比,也別忘了跟自己的生長曲線及父母的身高做比較。李翊誠醫師建議,多與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討論,才有辦法找出孩童成長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