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 台南
菱角在台灣,許多人以為在屏鵝公路兩旁栽種,驅車前往墾丁,枋寮以南至少百家以上路旁小販招攬生意,因此有些外地遊客誤以為屏東是主要產地。
其實台南官田才是大宗菱角產地,高雄左營蓮池潭也有,只是產量少,但是品質口感勝過官田。一位房仲老闆李世忠龍特別推荐蓮池潭左營某里長池子的菱角特別好吃,把它當作名貴禮品送師長和大客戶。
介紹菱角,還是以台南官田作為採訪對象。從民國73年政府推行稻田轉作政策以來,官田農會配合,大力推廣農民利用二期作水稻轉作種植菱角,並發展成當地特產。目前本區栽培菱角面積約三百公頃左右,總生產量約五千公噸。
菱角的盛產期是9到11月間,在5到8月時也有產量,但量比較少。農夫從種下菱角幼苗到菱角開花結果收成,通常需要90到120天,採收之後依菱角的重量篩選,重者為優品。產地現採現煮,新鮮好食,一小包台幣百元。
和栽種菱角農民請教,他指出,採收身體部分必須浸泡在泥塘,辛苦又泥濘滿身,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做,老闆指著50公尺外採菱角的女工說:「你自己看,她們兩人都是超過80歲,只有這樣熟練女工才能把水下的果實摘取出來。」瞧膝蓋以下浸泡在水裡面,11月天氣還是燠熱,穿著青蛙裝,實在不舒服。
菱角(學名:Trapa),別名實菱、水栗、腰菱,是多種千屈菜科(Lythraceae)菱亞科(Trapoideae)菱屬(Trapa)的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煮排骨湯時是食物的一種,當作零食也是可以。英語稱Water caltrop, 有說俗稱Water chestnut,將荸薺也稱為(Chinese Water chestnut),但二者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
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後剝殼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味甘、涼、無毒。硬殼像迷你牛角,水煮之後飲用,微鹼性也是保健飲料,但是要徵詢中醫師意見才喝,不宜自作主張。
原產歐洲的菱角,何時引進已經不可考,之前電視群星會青山張琪唱「我倆划著船兒採紅菱」,打情罵俏好像很浪漫,其實這種活無人要做,只有銀髮族能夠持續就業,真要謝謝年輕人不肯屈就,老人才有外快。
在中國南方,尤其以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菱肉含澱粉24%、蛋白質3.6%、脂肪0.5%,幼嫩時可當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製成菱粉,風乾製成風菱可貯藏以延長供應。
菱葉可做青飼料或綠肥,有助於健胃止痢,至於是不是外界傳說抗癌,有助於治胃潰瘍,痢疾,食道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這些還是要醫學單位實驗研究,有科學依據才說任意宣傳醫療效果會學觸犯法規的。
菱柄外用治皮膚多發性疣贅;菱殼燒灰外用治黃水瘡,痔瘡。這是古代驗方或是偏方,也是要醫學報告才能具有說服力。
菱角原生於歐洲與亞洲,是一年生草本的浮葉性水生植物,一般栽種於溫帶氣候的濕泥地中,如池塘、沼澤地。氣候不宜過冷,最佳在25攝氏度到36攝氏度,水深要有60公分。
菱角分為鈍角短刺與銳角長刺兩個品種,也有分為深水菱(顏色較深)和淺水菱(顏色較淺)兩種。在中國南方,稻田在第一期收割後,經常會栽種菱角幼苗,並在水田中放入泥鰍一起飼養。一株幼苗大約可結80朵花,而每朵花經常會結出8到12個果實,也就是可食用的菱角,菱角產量相當大,所以經濟價值高。
菱角的葉片顏色為深墨綠色,葉柄肥而且中空,形成氣囊,以利浮於水面上,葉型成小塊菱狀。
花藏在葉片中,顏色為白色,體積較小,會隨著陽光轉動,類似向日葵。在花落後,在水裡長出堅果,形成兩個帶尖刺的菱角。初結果時生出的小菱角是綠色的,等到長大成暗紅色,就可收割了。
臺灣除了彎角菱、四角菱外,尚還有烏菱及野菱等四種主要常見的菱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菱角也有一些特別的品種,它到成熟時,仍然為綠色,如南湖菱。
中國人食用菱角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周朝時,它就是祭祀典禮上的重要食品。《周禮》中曾提到:「加籩之實,菱芡栗脯」。菱角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芰實」、有時因其味嚐起來與栗子類似、也稱做「水栗子」(英語中也有此俗稱:Water Chestnut)、而成熟時的暗紅色或黑色,所以菱角也稱為「烏菱」或「紅菱」。
在中醫上,菱角屬涼性食物,可以幫助胃腸消毒解熱。《備急千金要方》卷79《食治.果實第二》提到了「芰實,味甘辛,平,無毒。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一名菱。《黃帝內經》云:「七月勿食生菱。」《本草備要》中也提到:「瀉解暑、止渴。也甘寒安中消暑止渴解酒,有兩角、三角、四角,老嫩之殊。」
《武陵記》中也曾提到過去中國將三角、四角者的菱花果實稱為「芰」,兩角者才稱為「菱」。一般菱角都是剝殼出售,可買來煮湯,顏色淡紫味道奇特,菱角殼和菱葉也是中醫認為可食用的藥材之一,所以吃完果實,外殼不要馬上丟棄,煮開水喝,剩下當堆肥,一物三用,物超所值。
波新聞https://www.bo6s.com.tw/
圖/台南官田採菱角的老嫗年紀80以上,就業年齡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