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 台南
平日極不好意思打擾人家,生前囑咐不要公祭,一切簡單,書法家徐永進今天入土台南仁德,整天細雨微風,正是永進最喜歡的天氣。
由於堅持不舉辦告別式,就只有家人至親好友不到十位,在仁德中洲示範公墓的樹葬區,送徐永進最後一程。
為了紀念這位書藝開創者,終身以書法當作情人的徐永進,會在北部舉行一場紀念展,相信關心也喜歡他的作品以及昔日同窗好友,屆時在展覽會場再續「死去活來」「精神同在」的情誼。
大學同學林茂卿、楊清堂、廖惠貞、都託人送去悼念文字,台師大賴貴三撰寫挽聯,陶藝家鄭水圳也表示「功參造化,造化弄人」。
同學楊清堂留下一段話:「謝謝徐大哥用心饋贈墨寶!大學時期,與徐大哥交流不多,但那溫厚、瀟灑的身影常駐於心。您開創書法的藝術境界,與大師同班是我們的榮幸!無奈您驟然離去,帶給我們無限哀思!祈願您在嚮往的世界裡,逍遙自在、永享福樂。」
班上的廖惠貞這樣寫著:「永進大師,日前得知您仙逝,十分震驚與難過!」
一段長長文字,惠珍這樣描述著。民國69年72級國文系甲班相見歡,您說:「我是徐永進,慢慢的永遠在進步。」讓同學們印象深刻,師保生上夜間英文課,有幸和您同一組會話,有時很緊張,您總是說:「慢慢來,別急!」讓我心裡好安定。同窗三年,您溫文儒雅風範與一手好字,是蒲園最美的風景。
因三母舅曾拜您為師,我因此在讀師大前有機會向您習字,您妙語如珠:「寫橫筆要一波三折,別忘回鋒,像男朋友最後要送女朋友回家一樣」您年輕時曾多年獲全國書法冠軍,當時分發在山上學校,物資缺乏,是在吸水力強的紅磚上習字,不僅練就一身讀書人風骨,也翻新現代書藝風潮。
感恩您曾陪我先生林茂卿到寒舍說親,午後簡陋的客廳擺滿一籃籃青菜,您親切的趨前以客家話和賣菜回來的家母話桑麻,就像自家大哥,茂卿和我銘記在心。後來小母舅林文章中醫館落成還懇請您賜墨寶「華佗鼎濟文林世,昌意青囊樟樹家」在頭份田寮村莊特別顯眼。
舍弟也收藏您「好所在」隸行體翰墨及現代彩畫「種豆得豆」,墨香石青滿室生輝。您負盛名後,反而不敢打擾了。
畢業前您送同學們李白的〈送友人〉詩句,及您執筆書寫的照片,都保存著,散金卡紙上,流暢的行書,寫出您對我們的情誼,望著「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大師,您真的如此瀟灑向我們無聲告別?真的向紅塵萬丈離別?真的向風華一世的墨海訣別?我不禁悲從中來,大師同學,謝謝您,感恩您,對您的思念是無盡的……」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賴貴三,撰寫輓聯如下:
國72甲一滌徐永進學長安息千古:
墨海書林,含弘深造,游藝永進融今古,三代薪傳真國寶。
國文美術,會攝變通,玅心一滌破死生,八方化育大宗師。
想深入認識徐永進,妻子鄭芳和撰寫的《靈之舞動》,詳細記錄徐永進的一生,值得大家去閱讀。策馬入林文化出版,上網可以找到它。
據好友閱讀之後發現,至親的枕邊入耍忠實記載先生的一生,尤其解釋創作的心路過程,書法的詮釋,「不虛美不隱惡」畢竟很難下筆,詳細閱讀之後,對於大江大海浩然氣魄,讀完一章節就沾染到一點邊。
哲人不是畫匠不是書奴,徐永進是狂放的,同時也是沉穩內斂的,他精神足以指導一代走線條創作者,又能夠開創引領新格局。他將書法凝固定在核心,他手臂夠長,能書畫出一座渾然的聚能量的大球體。叫他「一代大師」他不敢當,謙遜推辭。但是說他是永恆的書藝工作者,或許會微笑點頭。一名媒體人說:「紀念徐永進就是欣賞並效法他衝破網羅的精神吧。」
波新聞https://www.bo6s.com.tw/
圖/家屬提供 親友唸祭文送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