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薇淳/台北報導
在進入藝術品投資之前,初學者如何開始理解收藏及藝術收藏背後的商業邏輯非常重要,而關於藝術品收藏這件事情,長久以來大家對它有一個最大的誤解,總是認為這是「富豪」才有能力做的投資,其實,只要有好的專家帶領,即使是小資族也能靠著藝術投資獲利。數位資產企業家林若蕎提出,在進行藝術投資之前,關於「藝術品投資商業邏輯」的這件事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很多收藏家來說,很需要用「企業眼光」審視。而「收藏家」與「投資家」,兩者在面對藝術品的考慮條件也有所不同,收藏家及投資家4大條件順序就完全不同。
林若蕎表示,收藏家4大條件順序分別是作品的真假性、作品的質量、作品的可獲得性、作品的流通性;投資家4大條件順序則是作品的流通性、作品的質量、作品的可獲得性及作品的真假性,其中「作品的流通性」是一大主因,投資家因為以「投資獲利」為最終目標,因此藝術品在市場上是否有足夠的流通性能買賣則為優先考慮的主因。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美學涵養,要立即成為投資家是有難度的,因此,先從成為「藏家」開始訓練自己的投資眼光吧。
收藏是一個事業 收藏家是一個職業
林若蕎強調,藝術收藏是一個事業,而收藏家是一個職業,收藏藝術品和買作品回來裝飾家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許多收藏家,收藏品除在自己的家裡有擺放,可能更多的是收在儲藏室裡,除了偶爾會把這些作品借給美術館做展覽之外,大多數時間這些作品多年都不會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另一種收藏家,他可能會建立私人美術館把自己的收藏展示出來,除了造福大眾為培養國人的藝術氣息做出貢獻之外,也能帶動當地旅遊業和周邊經濟。台灣人所熟悉的要屬「奇美博物館」。
商業邏輯解析 收藏家如同創業家
林若蕎認為,一個好的收藏家,除了需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市場潮流外,另外他也需要置身於藝術品圈子當中,經常會和美術館、畫廊有一個很好的關係,需要多走多看。經常會看到這些收藏家,各地穿梭去參加藝術品博覽會、去藝術家的工作室拜訪,與和藝術家的交流過程中還會去深入了解這些藝術家背後的創業理念。
這些就是藝術品買家和資深收藏家的區別
林若蕎指出,其實收藏到一個境界是可以品牌化的,需要大量的時間經驗累積去運作自己的收藏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這些收藏家會去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借給美術館做展覽,或者自己到處去演講,通常是公益形式只為了樹立形象聲望,而這個聲望,相比普通藝術品買家,要成為一個收藏家是需要花上相當多的時間全心投入在這件事情身上,可說是一份全職工作。通常參觀收藏家的家裡的時候,發現他們都在收同樣的作品,但一個好的藏家,一定是懂的建立自己收藏的分眾市場,他的收藏是有一個「角度」的。
這類藏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往往並不是去追求市場上非常火熱的藝術家,而是喜歡去追隨自己的內心,會去買自己欣賞的作品,在作為藏家的同時,也是藝術贊助者,一生支持許多藝術家的事業,特別是在這位藝術家事業早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