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膝關節
第一次真正遇到張孝全,是2006年的《盛夏光年》。當時身為媒體記者的我,那次我有點忘記為何專訪變成我一個人在國父紀念館的冰淇淋店裡面,一打二訪問張孝全與張睿家。然後工作人員兩側把我們三個人團團圍繞,這奇怪的訪問陣法,我還要訪問當時兩個有點沉默寡言的男明星,真是留下非常深刻且壓力大的回憶。
採訪有時記者需要兼顧把場子弄熱,大家開心了,才能好好聊(撩)下去。
我不能說跟孝全很熟,但幾乎看著他從這部票房佳作開創了後來的旅途。他參與的國片我幾乎都看過,影集一半一半,《誰是被害者》確實是他近年可以拿出來當代表作的TITLE。
直到《罪後真相》,看完之後我有點呆坐在座位上。
對,這就是張孝全的另一個進化版本,游刃有餘,氣定神閒,也能傳達出角色應該有的良知與矛盾。
新聞人本質上追求真相,但有些真相未必符合想像,或是你的立場,這時你該怎辦?
我知道,針對臉書演算法來說。貼這則貼文就要冒著石沉大海的決心。這種被臉書分手的決心,卻還是希望各位有機會分享的話,請看看這部片真的很不錯。
我向宇宙許一個願望,期待好作品就是要跟頻率相近的觀眾見面。也希望每一個你都是頻率相近的好朋友。今天上映了,今年的Top.10好片,《#罪後真相》應該會名列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