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少珊/台北報導
腦中風者、失智症者、高齡長者不想吃飯,不見得是當下沒胃口,有時候是因為長期進食不順利,例如常有食物積在口內或往外掉,常常吃一口嗆一口,導致他們對進食的慾望降低、抗拒進食或飲水,甚至可能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看著他們日漸消瘦的身體,照護者或子女能怎麼幫忙呢?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與營養科特別於今(20)日共同舉辦「吞嚥無礙,食在安心」講座,並帶領病友們自己動手調製增稠飲品,希望幫助長輩好好吃飯,增添健康。
▲臺北醫院舉辦「吞嚥無礙,食在安心」講座,助長輩輕鬆進食增健康。(圖/台北醫院提供)
營養科李佩霓主任表示,國健署統計台灣有10%的長者有咀嚼困難問題;65歲以上長者有12.8%為吞嚥異常,每週進食至少有3次被嗆到,而大約每10個長者就可能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而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者有吞嚥困難的人數高達90%。
因此李佩霓主任建議,可設計兼顧營養與符合愛好的飲食菜單,增加食物選擇性並改變食物質地,例如配合咀嚼及吞嚥狀況,準備泥狀或稠狀等不同質地的食物,可提升吞嚥安全性,也能幫助吞嚥困難者樂於吃飯且能獲得足夠營養。若食用易吞食的食物仍容易發生嗆咳者,必須要盡快加強訓練吞嚥功能,才能有效幫助改善吞嚥功能與營養攝取,避免越不吃、越沒力、肌肉越流失、生理功能越退化的惡性循環,若等到功能退化才開始訓練,需要花費更多心力與時間,且過程中都會增加嗆咳的風險。
復健科劉又菱語言治療師在活動中,請大家檢視自己有沒有嗆咳、食團控制能力不佳、下頷力道不足、嘴唇閉闔能力不足…等吞嚥困難的狀況,介紹何謂吞嚥、說明常見的吞嚥困難及原因,並建議可以透過調整進食姿勢、提升擺位技巧、調整食物質地、加強口咽部動作力道、增加口腔敏感度、提升口咽部動作力道…等方式,減少吞嚥困難發生機會。
劉又菱語言治療師分享吞嚥3技巧,並提醒吞嚥安全很重要,若出現吞嚥困難或嗆咳,建議諮詢專業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與協助。
▲劉又菱語言治療師示範練習唇力的技巧。(圖/台北醫院提供)
1.正確擺位:
仰頭、下巴抬太高、半臥躺的姿勢都容易發生嗆咳,建議維持約90度的坐姿,視線與食物維持平行進食,下巴內收的姿勢,可以幫助提升吞嚥的安全性。可以諮詢語言治療師,協助找到吞嚥障礙者最合適的擺位姿勢。
2.練習唇力:
做出露齒笑 (展唇)、嘟嘴 (圓唇)、鼓頰等動作,練習做到最大的動作範圍,一個動作維持5至10秒,可加強唇部力道。
3.練習舌力:
張開嘴,將舌頭向前伸出,以牙齒輕咬舌頭後,用力乾吞口水,過程中維持舌頭前伸狀態,可加強舌根及咽部肌肉能力;另外也可將舌頭向前伸出之後,朝前、左、右、上、下的方向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