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持續推動海洋保育工作,本年度基隆市政府執行「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基礎生態調查、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及魚苗增殖放流計畫,這三項指標性計畫囊括基隆市海洋基礎調查、公民參與與生態復育的三大面向並收穫良好成效。
今年基隆市政府與海洋保育署合作,辦理首屆基隆市「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共培訓出56名潛水志工,產出超過1000張的水下生物照片,這些珍貴水下影像,將於本月10/17至30日於基隆東岸商場一樓大廳展出,今天由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黃健峰處長、海科館陳素芬館長、海洋大學冉繁華副校長及水產試驗所曾振德主任秘書、基隆區漁會陳文欽總幹事及海洋保育署北基站林文琪站長等人,共同為成果展揭開序幕,邀請愛海民眾於展期間把握時間前往欣賞。
產發處黃健峰處長表示,政府的資源有限,但民間的力量無窮,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參與,讓潛水員在從事休憩潛水時,透過影像記錄分享,也能盡一己之力貢獻海洋。擁有超過250支氣瓶潛水經驗的海洋公民科學家金映玥表示,潮境保育區生態非常豐富,特別是色彩繽紛且具可愛模樣的海蛞蝓種類相當多,簡直就是「海蛞蝓天堂」,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培訓及引導,例如,多觀察生物週邊的環境相並帶入構圖中,更可以拍攝出有具有研究價值的影像。而在潮境保育區旁長潭漁村長大的潛水教練簡晨宇也表示,在從事水下基礎生態調查後,更能透過科學數據顯示出潮境保育區有著顯的保育成效,而能帶領潛水員持續投入生態調查工作,進而回饋家鄉,更別具意義。
基隆潮境海灣的豐富生態。(圖/Nick Zhan攝)
另為提升海洋復育成效,基隆市政府產發處今年辦理三場魚苗增殖放流,施放斑點石鯛、條石鯛、瓜子鱲,共4萬尾魚苗,持續增裕水產資源。同時也執行八梯次「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基礎生態調查,為臺灣保育區的生物資料累積具重要指標意義。而今年辦理的八場次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共培訓56名潛水志工,產出超過1000張珍貴水下生物照片,其中就有潛水志工首次在潮境記錄到日本鳶魟與日本鬚鯊的出現,這樣的珍貴紀錄便可以讓研究人員與政府單位討論保護區的執行成效,並做為保育區管理的施政參考,並持續透過計畫持續累積長時間、大範圍的珍貴水下生物紀錄,從大數據中看到保育成效的趨勢。而這樣的趨勢也可以成為研究人員探討棲地與環境變化的佐證,更是政府單位推動海洋保育政策的重要立論依據。
圖/簡晨宇、金映玥、王寶福三位公民科學家,至現場分享拍攝作品。
產發處黃健峰處長表示,基隆的海洋政策,從心出發,集結產、官、學、民間力量,才有如今的成績,也期望未來能透過「海洋友善潛店認證」、「海洋公民科學家」永續保育成效,推動產業轉型,使潮境保育區也能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海洋產業和海洋教育體驗中心,讓在地居民有更多的加值效益,後代子孫也能同享蔚藍大海的美好。